第154章 天平戍边 (第1/2页)
翌日,李仪中率领数十名精骑离开了五泉,而五泉城的军民也趁着冬季,享受起了久违的休息。
不过在他们休息的时候,距离五泉城数百里外的白亭海却热闹了起来。
“噼里啪啦……”
寂静中,噼啪作响的篝火驱散了寒冷,照亮了四周。
白亭海嗢末杜部的牙帐内,杜噶支与一人对立而坐,而杜论悉伽则是充当起了护卫,在牙帐附近巡视四周,以防消息走漏。
“我等本是河西将士的后代,如今朝廷需要用我们,我们自然不会拒绝。”
“只是您也看到了,我这里缺衣少食,甲胄军械不全,即便我们有心杀贼,却也无力回天。”
杜噶支面对眼前人表露忠心,同时将杜部的情况与对方交代。
坐在他对面之人,不过是长安派出的一名七品小官,但却掌握着杜部是否能东山再起的机会。
正因如此,杜噶支才如此卑躬屈膝。
“甲胄和衣食的事情你们不必担心,我此行过后,灵州和丰州会对你们开放互市,但你们也要清楚,朝廷要你们做的只是掣肘,不该有的想法……”
官员眯了眯眼:“还是好好掂量掂量。”
“是!”杜噶支连忙颔首,而官员闻言也道:“此外,我还需要你派人护送我去居延海。”
“居延海?”杜噶支顿了顿,试探道:“朝廷要拉拢居延海的称勒吗?”
“不该问的别问!”官员皱眉打断了他,杜噶支闻言心里憋气,却不敢表露出来,只能点头:
“那我们日后与河西、朝廷的关系,不知……”
他试探着询问,官员却不耐烦道:“等我回了长安,自然会向至尊禀告。”
“届时只要你们好好听话,便会成为至尊治下臣民,河西自然不好再为难你们。”
“是……”听到不会受到张议潮、张淮深的报复,杜噶支松了一口气。
“行了,事情便是如此,给我安排休息的地方吧。”
官员站了起来,杜噶支也连忙跟着起身,送他走出牙帐的同时,吩咐起牙帐门口的杜论悉伽:
“安排好天使的住所,如果天使要出发去居延海,你亲自带兵护送天使!”
“居延海?”杜论悉伽与前番的杜噶支一样愣了愣,但很快反应过来:“是!”
“天使请……”杜论悉伽做出手势,而这精通吐蕃语的官员也高抬下巴,大步离开了牙帐。
见状,杜噶支返回了牙帐内休息,不多时便见杜论悉伽返回了牙帐。
“如何?”
杜噶支用木棍挑拨着火盆里的篝火,杜论悉伽也颔首道:“都安排好了。”
“不过阿爷,这开启互市却还需要我们用牲畜去换东西,这朝廷也太小气了。”
“哼……”杜噶支看着篝火飘忽,冷声道:“大唐朝廷向来小气,不过就他们的举动来看,恐怕还想拉拢甘州和西州的回鹘人。”
“这么大阵仗?”杜论悉伽错愕道:
“张议潮毕竟是他们的人,他们掣肘一个张议潮,需要拉上整个河西和西域的人吗?”
“他们的人?”杜噶支忍不住笑道:
“我早就和你说过,唐廷对付自己人有一手,张议潮他们东归的越快,声势越大,就越容易引起唐廷的针对。”
“依我看,拉拢我们只是唐廷的一手准备,真正的杀手应该已经在前往河西的路上了。”
闻言,杜论悉伽忍不住道:“就不能接纳张议潮他们吗?”
“呵呵……”杜噶支冷笑,笑容中带着些自嘲。
“他们若是能接纳张议潮他们,我们也不至于在白亭海游荡。”
他的话令杜论悉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而他则是在说完后,继续挑拨着火盆内的篝火。
在他眼里,归义军和这盆篝火一样,火势虽然越烧越旺,但若是孤立无援,迟早会熄灭为飞灰。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时间也在飞快的流逝着。
李仪中前往姑臧,把刘继隆的态度和反应告诉了张淮深,但他隐匿了张昶他们辱骂朝廷的事情。
得知刘继隆没有冲动,加上索勋的回信也保证了态度,张淮深也舒缓了一口气,心想把事情放到开春再解决。
时间就这么流逝着,可这入冬后的雪花却格外的少。
昔年腊月间,河陇各处山岭早已为白雪覆盖,而这一年的冬季虽然寒冷,可山岭上的积雪却连山体也遮掩不住。
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代表着来年入夏后,河陇地区山岭所能提供的雪水十分有限。
河西这种地方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但山势相较祁连山而言比较低矮的陇西山岭就不行了。
李仪中在汇报返回广武的路上,清晰感受着降雪减少带来的影响。
乌鞘岭、洪池岭虽然寒冷,可山间却没有什么积雪,而越过洪池岭后,广武地界的降雪更是少的可怜。
从十一月开始降雪的陇西,直到十二月下半旬都没有成片的雪景。
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以他们的经验来说,这样的场景过后,往往伴随着大旱。
一时间,陇西的各股势力都变得保守了。
出兵需要招募民夫,而民夫和牲畜都需要足够的粮食。
在大旱持续,粮食紧缺的情况下,所有人想的都是如何熬过旱情,不会有人想着如何进攻。
整个冬季,刘继隆都带兵蛰伏于五泉,关注于军队的训练、扫盲,以及学堂的教学。
他本人除了给将领教学,也会给城内那一百七十多名直白教学。
“噼里啪啦……”
在篝火的噼啪作响中,大中六年成为了历史,大中七年成为了当下。
时间进入三月后,河陇大地陆陆续续的开始了春耕,而五泉更是军民齐齐上阵,将城外复耕的近十万亩耕地,按照原本的规划,种上了各种粮食、豆、麻。
当然,相比较逢春较晚的河陇大地,中原其他地方早已结束春耕,城外耕地尽是作物。
在河陇准备春耕的时候,崤山以东已经准备迎接夏至了。
温暖的天气耽搁不了赶路,该来的队伍也在来的路上了。
“娘贼的,这长安怎么比郓州还要冷!”
“朝廷怎么回事,只给钱粮,不给衣服?!”
“饭食呢?!”
“娘贼的,想要饿了阿爷们?!”
“泥入了脑袋,谁告诉你们这么搭建营垒的?!”
叫骂声在长安以东的华州城外作响,数千身穿战袄的兵卒或坐或站,嘴里都在叫骂。
在他们站立的不远处,一名官员带着几名直白正在指挥数千衣服陈旧的百姓为他们搭建营垒。
那些辱骂,这些官员与直白虽然听得火大,却不敢发作,只能默默忍受。
不多时,随着营盘搭建完毕,一支旌旗也被穿着战袄的兵卒插在了营门处。
旌旗之上的“天平军”三个字显得格外惹眼,而这时华州城内也推出了一车车的饭食。
香喷喷的饭食,总算让这群桀骜不驯的天平军闭上了嘴,而华州的刺史及县令却凑到了一处。
“朝廷可曾提过,他们何时离去?”
“听闻就在本月。”
“那就好……”
二人相互松了一口气,而远处的天平军却还在骂骂咧咧,只因饭食中不曾提供羊肉,而是提供了家禽。
可惜,华州的叫骂传不出去,而大明宫紫宸殿内的皇帝也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
“陛下,三千天平军已经抵达华州,不日便可启程前往凉州。”
紫宸殿内,李忱不知吃了什么东西,脸色涨红一片,可他却觉得精神良好。
殿上,崔铉正在向他奏报天平军抵达华州的事情,而令狐綯与裴休则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好,既然可以出发,那就让张金吾带他们前往凉州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