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壮则生变 (第1/2页)
“酒居延是个什么腌臜货色?也配来治理我的会州?!”
“区区一个家仆,竟然敢骑到主人的头上放肆了!”
在索勋迈步走入会州衙门后不久,衙门内便传来了打砸声音和怒吼声。
索勋渴望的会州刺史兼防御使成为了会宁军节度使,而会州刺史竟然给了酒居延这个家仆。
军政分离,平起平坐……
想到自己竟然和酒居延这个家奴平起平坐,索勋气得发抖。
“刺史勿动怒……”
姑臧所派的校尉朝索勋作揖道:“此次封赏,皆乃朝廷分化河西之举。”
“朝廷不仅让酒折冲担任了会州刺史,还让您担任兰州观察使。”
“什么?!”索勋错愕看向这名校尉。
兰州有谁,索勋可不会忘记。
若是兰州归李仪中节制,那索勋即便担任兰州观察使,他也不会感到错愕。
可问题在于,兰州名为李仪中节制,实际上兰州治所却由刘继隆所制。
朝廷让自己担任兰州观察使,这观察二字,无非就是想提醒自己,好好整治兰州不合常理之事。
兰州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不就是刘继隆驻跸五泉么……
“这群腌臜的家伙!”
反应过来后,索勋暗骂一声,对唐廷也提起了防备的心思,随后压下脾气,对姑臧的校尉交代道:
“你回去禀告节度使,就说我已经知晓此事,请节度使放心。”
“此外,还请节度使手书刘继隆,勿要让他误会才是。”
尽管索勋私底下经常想要比过刘继隆,但真的要和刘继隆针锋相对,他还是有些发怵的。
如果让刘继隆误会自己针对他,那还真是平白多了一场祸事。
“刺史放心,节度使已经手书发往五泉了。”
“这就好……”
校尉说罢,索勋松了一口气,随后看向会宁县令:“带这弟兄下去好好休息,莫要苛待。”
“是……”县令眼见自家刺史冷静下来,松一口气的同时,也连忙带着姑臧的校尉下去休息。
在他们走后,索勋这才暗骂起了长安城的那群混账。
在他谩骂的时候,接到消息的李仪中也急忙往五泉赶去。
当他抵达五泉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初。
由于唐代的气温比较后世略高,因此冬季的兰州黄河鲜少结冰,只能安排筏子渡河。
这种季节渡黄河,无疑让人肢体发僵发麻,十分难受。
不过为了解释清楚,李仪中还是带着张淮深的书信赶往了五泉。
“李刺史怎么有空来我这里了?”
当刘继隆的声音从长廊传来,双手冻得麻木的李仪中只能将双手从火盆附近撤开,连忙起身作揖。
“末将是来传消息的。”
李仪中作揖解释,目光也看到了四个多月不见的刘继隆。
四个多月不见,刘继隆似乎又涨了些身高,相貌也成熟俊朗许多,便是连李仪中也不免多看了几眼。
刘继隆走到他面前,将他扶起道:“消息什么的可以开春再传,这般天气,倒是劳累你了。”
“没有没有……”李仪中连忙解释,随后目光扫视衙门。
见状,刘继隆也察觉到了什么,目光看向张昶:“果毅都尉以下的人都出去。”
“是!”张昶、马成等人闻言,连忙开始驱散衙门内的将士,同时主动把守起了正堂四周。
见状,李仪中这才把张淮深的手书从怀中取出:“详情还是得您自己看看。”
眼见李仪中拿出张淮深手书,刘继隆心里似乎有了预感。
果然,当他把信拆开后,张淮深便将长安所派圣旨内容告诉了他。
为了安抚他,张淮深答应在开春后借一万石粮给他,希望他不要动怒去挑衅索勋,为难李仪中。
换做不了解朝廷的人,兴许还真的会因为朝廷的挑拨而为难索勋和李仪中。
不过刘继隆早就知道眼下的大唐是个什么鸟样,对于大唐的这些手段,他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值得生气的。
“呵呵……”
刘继隆轻笑道:“想赶我走,有本事让他们自己派兵来!”
“刺史慎言!”
刘继隆这话把李仪中吓了一跳,尽管他们都对朝廷的安排感到不满,但却没有人敢像刘继隆这样明目张胆说出来。
“他们把事情都做了,还怕别人说?”
刘继隆轻蔑看向张昶、马成、尚铎罗和郑处等人:“张昶、马成、尚铎……”
见刘继隆叫自己,众人纷纷回头看向他。
尽管他们不知道书信里写着什么,但听刘继隆和李仪中的对话,似乎是有人要赶自家刺史走。
“朝廷要挑拨我们和节度使他们的关系,想让我们误以为节度使要赶我们离开五泉。”
刘继隆明目张胆的把事情说了出来,张昶等人一开始还迷糊,反应过来后立马骂道:“娘贼的!”
“这猪犬的朝廷,上次听悟真大德说了我还不信,现在看来他们真是一群鸟货!”
“截他娘的头,他们有本事派兵自己来!”
“他爷的,这朝廷我看离亡不远了!”
“白汝的家伙,陇西不收复,天天想着对付我们,真该宰了这群家伙!”
随着刘继隆开口,堂内立马响起了对朝廷的谩骂声,把李仪中看得呆愣当场。
他们气得破口大骂,刘继隆却乐呵呵的看着这场面。
过去几个月里,刘继隆可没少揭朝廷的短,尤其预测了朝廷会针对归义军。
当初张昶他们还不信,可随着张淮深的书信送来,他们立马就骂了出来。
眼看自己为大唐祛魅的工作有了效果,刘继隆也抬手制止了他们的谩骂,目光挑逗的看向李仪中:“放心,我这里没事。”
“额……我……您……这……”
李仪中支支吾吾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刘继隆却笑着拍拍他的肩:
“这样吧,你差人送两千只羊给我,这事就当过去了。”
五泉粮草不够,虽然张淮深答应借粮,但刘继隆可不会嫌弃粮食多。
趁机敲李仪中竹杠,让他对自己放心也好。
“刺史若是需要,开春后我便派人送三千只羊来。”
李仪中连忙表示,只为让刘继隆看清自己与此事无关。
“好好好……”刘继隆笑着看向张昶:
“张昶,去城南逮只阉猪来吃吃!”
“诶!!”听到可以吃阉猪,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五泉城内也有家猪,但数量不过几十头,能被阉割的也只有七八只。
刘继隆抵达五泉后,便让人把这七八只小猪阉割,随后又养了五个月。
虽然还没成年,但为了打牙祭,却也能尝一尝了。
毕竟从山丹出来后,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猪肉了。
不止是张昶他们馋了,就连刘继隆也早就馋的不行。
在刘继隆的安排下,张昶他们很快便一窝蜂的跑到了城南的养猪场,找了一只看上去最肥的八眉猪。
饶是如此,它也不过才重七十余斤,经过处理后,算上下水和骨头,能吃的也不过才五十斤左右。
因此当猪肉上桌后,刘继隆叫来了城内旅帅以上的官员,以及城内的所有直白。
二百多人分食一头五十多斤的猪,这看上去有些寒酸。
至少在李仪中看来,这简直寒酸极了。
他刚才已经看过了五泉城,不得不说,五泉城被刘继隆治理的很好,恢复生产的速度远超凉州和会州,以及李仪中的广武。
刘继隆把所有资源都尽可能投入到百姓身上,把恢复生产放在首位,以至于他们无法享受到曾经在山丹享受的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