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127章 再见张公

第127章 再见张公

第127章 再见张公 (第1/2页)

“兰州刺史刘继隆,参见节度使!!”
  
  大中六年正月十二,随着刘继隆唱声作揖,从马车上走下来的张议潮、张淮溶也将目光投向了他。
  
  见到刘继隆,张议潮脸上挂起了笑容,而张淮溶却不苟言笑,似乎忘记了与刘继隆并肩作战的那些日子。
  
  “赖得你三次东略凉州,这才得以收复番和,进而为我军东进创造契机。”
  
  张议潮上前扶起了刘继隆,笑着上下打量他,那模样像极了看见自家孙儿成长的老翁。
  
  “好好好……这身子较当初健壮不少,模样也更加英武俊朗了!”
  
  张议潮看着刘继隆,眼底难掩对他的喜欢。
  
  “走,先进去坐着品茶。”
  
  他握着刘继隆的手腕,牵着他往衙门内走,高进达、张淮溶、马成等人紧随其后。
  
  他们进了内堂,张议潮坐在主位,让刘继隆坐在身旁,其余人各自入座。
  
  一年半不曾见面,张议潮明显要比上次见面苍老许多。
  
  五十三岁的他如果不提年纪,看外表甚至比得上一些六十岁的老翁,可见敦煌的那群虫豸,到底让他多费心力。
  
  “我听淮深说,你觉得收复凉州之后,是东进收复河陇的最佳时机,何以见得?”
  
  张议潮笑着询问刘继隆,语气让人感受不到一点压力,给人一种与家中长辈唠家常的错觉。
  
  对于张议潮,刘继隆自己或许了解的不够多,但张议潮在历史上的选择告诉了刘继隆,他可以信任。
  
  正因如此,刘继隆并没有欺骗张议潮,只是以委婉的方式解释道:
  
  “眼下河陇大旱两年不减,论恐热麾下四分五裂,实力最强者尚延心又是我手下败将,拥众不过数万,甲兵不过三四千……”
  
  “除尚延心、尚婢婢以外,其余诸州甲兵多者不过二三千,寡者不过千余。”
  
  “如此局面,正该我军挥师东进,收复河陇之地。”
  
  “若是节度使信任,末将愿率师五千,收复陇西诸州之地!”
  
  这是刘继隆第一次在明面上表态自己要去陇西,而他的回答也让坐在位置上的张淮溶松了一口气。
  
  他最担心刘继隆留下来与张淮深争,可刘继隆现在亲口承诺要去陇西收复失地,他自然放心不少。
  
  事情正在按照他们叔侄所想那般发展,唯一让人举棋不定的,就是刘继隆索要兵卒的数量。
  
  五千兵马,这并不是小数目,哪怕刘继隆三次东略凉州,所获甲胄三千八百余套也不行。
  
  整个河西甲兵不过一万二千余,若是被刘继隆带走五千,那便只剩七千了。
  
  想到这里,张淮溶心里十分不舍,反倒是张议潮、高进达心里如明镜般。
  
  五千甲兵听上去很多,可刘继隆一个人就先后获甲三千八百余。
  
  若是收复凉州全境,光是从尚摩陵等人麾下俘获的甲胄就不少于五千。
  
  凭借这五千甲胄,河西完全可以再训练一批甲兵。
  
  刘继隆估计也是清楚这点,才会提出五千甲兵收复陇西的计划。
  
  “你有何把握收复陇西,须知道尚摩陵此人狠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万一其焚毁姑臧粮仓,你又该如何?”
  
  张议潮起了考校的心思,刘继隆却不假思索道:“他能烧毁姑臧粮仓,可嘉麟和昌松他却控制不了。”
  
  “凭借嘉麟、昌松两城粮仓,足够我拿下兰、河二州!”
  
  “此二州临黄河、洮水,只是番贼不知利用,才使得百姓流离。”
  
  “以我在山丹所用水转翻车,足以灌溉二州土地,来年便能蓄足粮食,收复临、渭州二州。”
  
  “若拿下河临渭三州,其余诸州番贼见尚延心身死道消,必然心生降意。”
  
  “届时我军趁势出击,最多三年,便可收复除鄯州以外十一州!”
  
  前后四年收复十一州土地,这样的话也就只有刘继隆敢说出来了。
  
  哪怕就是论恐热巅峰时,也不过是名义上统一了陇西。
  
  “三年?”
  
  张淮溶、高进达等人脸上露出错愕,唯有马成坚定不移相信自家刺史。
  
  至于张议潮,他没有流露出不信任,也没有流露出坚定的神色,而是笑道:“万事皆有可能。”
  
  说罢,他没有继续询问刘继隆问题,而是起身道:“继隆,随我走走。”
  
  刘继隆起身跟上,其余人见状也想跟上,但却被张议潮笑着打断:“你们就不必了,好好准备吃食就行,我们花不了太长时间。”
  
  闻言,几人便知道了张议潮是有事情要与刘继隆说,而且不能被旁人听到。
  
  二人起身向外走去,来到街道上后,张议潮半响没说话,只是带着刘继隆穿梭于大街小巷。
  
  他们身后十余步外跟着护卫的甲兵,保证听不到二人对话的同时,又能及时保护张议潮。
  
  对此,张议潮瞥了一眼,轻笑道:“我不过五十三岁,他们便觉得我老了,却不想我四年前也是披甲执锐,先登敦煌城头之人。”
  
  “节度使身体健壮,但大家也是担心您的安全。”
  
  刘继隆倒是不怀疑张议潮的健康,毕竟张议潮在历史上活到了七十多岁。
  
  具体七十几,刘继隆忘记了,但他应该是在黄巢之乱前去世的。
  
  “呵呵,你这话倒是中听。”
  
  张议潮很高兴,笑着与刘继隆穿梭着来到城墙下。
  
  见此情况,刘继隆便知道张议潮要与他上城墙再说事情。
  
  这倒也不奇怪,城墙宽阔,若是刻意压低声音,十余步外的人更是听不到消息,只能凭借口型来猜测。
  
  “登高看景,这城内也就只有这城墙和钟、鼓楼能达到登高要求了。”
  
  张议潮笑着走上马道,随后如刘继隆预料般说道:“你之才干,假以时日必然超过淮深。”
  
  “于情于理,我都应该把你留在河西,只是可惜……”
  
  张议潮长叹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遗憾:“河西的水太浑浊,你又毫无背景,将你留下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他这话说的倒是没问题,哪怕刘继隆自己也不愿留在河西。
  
  真让他进入敦煌衙门议事,他真怕自己会忍不住杀了那群聒噪的虫豸。
  
  不管是前世今生,他的经历都告诉了他一件事……新招募的团队总比老人留下的老团队用着趁手。
  
  他宁愿去陇西开荒,也不愿意留在河西接手这正在腐烂的河西。
  
  别的不暂且不提,单说他若是执掌河西,必然还是要收复陇西,进而从山南道和剑南道获得人口来稳定河陇局势。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授之以柄,而大唐若是派人叱责他,瓜沙的那群家伙必然会喋喋不休,不断给自己掺沙子。
  
  尽管刘继隆有自信在三五年内收拾掉他们,可他又有几个三五年能耽搁?
  
  既然如此,不如去陇西拉出一个班子,一边打一边练。
  
  等陇南拿下来,他也就可以凭借陇南地势坐山观虎斗,顺势而为了。
  
  马成、张昶、李骥这群人虽然心向大唐,可若是让他们在大唐与自己之间抉择,他们必然会在见识过唐廷的丑恶嘴脸后支持自己。
  
  想到这些,刘继隆趁机开口道:“我去了陇西,对河西和我自己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若是我在陇西坐大,届时完全可以与河西‘决裂’,使得朝廷扶持河西来掣肘我。”
  
  “届时于我、于河西而言,这都将是一件好事……”
  
  不等刘继隆说完,张议潮停下脚步看向他:“这是旁人教你的吧!”
  
  “这……”刘继隆本想说谎,但最后还是没说出口,因为他知道自己骗不了张议潮。
  
  “我就知道……”张议潮摇了摇头。
  
  他虽然和刘继隆见面短,可他也知道刘继隆并不长于权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