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127章 再见张公

第127章 再见张公

第127章 再见张公 (第2/2页)

好在他还年轻,兴许再过七八年,他会比张淮深还要出色。
  
  “你的性格,确实不适合留在河西,这点你说的很对。”
  
  “至于你所说的掣肘……”张议潮摇摇头:“你不用担心,只管做你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行。”
  
  张议潮不想用这种手段来获取大唐的扶持,毕竟他前半辈子已经在吐蕃治下活得足够阴暗了,他不想再那样活着。
  
  面对他的话,刘继隆只能颔首表示知道,却不能说出个什么。
  
  见他不开口,张议潮心里叹了一口气,只能对刘继隆暗叹道:“你和淮深有时候很像,只认自己的理。”
  
  话音落下,他继续与刘继隆散步起来,目光时不时看向城内。
  
  最终,他将话题结束并岔开:“这酒泉城内的百姓情况,比你治下的山丹差太多了。”
  
  “你若是去了陇西,没了河西的钱粮支援,开始几年恐怕会很苦,你就不担心你麾下将士会失望?”
  
  张议潮把事情看得明明白白,山丹之所以能搞大锅饭,无非就是靠着其余四州输血。
  
  可一旦这输血管断了,那就得看山丹军民是否能挺过去这段阵痛期了。
  
  山丹是这个理,陇西也是一个道理。
  
  如今的陇西正在大旱,哪怕刘继隆收复陇西,也得面对粮食短缺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被刘继隆富养的山丹将士,是否还会愿意与他一起走下去呢?
  
  人人都说能吃苦,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真到了喝粥的那天,这群已经吃惯米饭与肉的将士,又有几个人能坚持不变节?
  
  “要走的人,始终是留不住的,既然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刘继隆倒是很看得开,这种心性是张议潮最满意他的地方,相比较之下,张淮深就不行了。
  
  确定了刘继隆的想法,张议潮也就不再试探了。
  
  “我听淮深说过你想做的那些事,你真的觉得能让天下的百姓有书读,有饭吃?”
  
  张议潮改变话题,表情带着三分欣赏,七分质疑。
  
  对此,刘继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颔首道:“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倒也是……”张议潮想到了自己收复失地,让河西百姓过上了不被奴役的生活。
  
  他与刘继隆站在了一处角楼上,俯视酒泉城内景象,可以见到许多在自家院子里干活的百姓。
  
  虽然他们看不到这些人的表情,可却能从孩童嬉戏打闹的举动中听到那若隐若无的欢快笑声。
  
  “继隆,你以为,治理民生最难的是什么?”
  
  张议潮看着眼前一切,语气平静的询问出声。
  
  面对问题,刘继隆脑中闪过许多画面,不假思索的给出答案:“吏治!”
  
  “古往今来,朝廷定下的正税与杂税及徭役固然沉重,但并没有沉重到让百姓活不下去。”
  
  “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百姓虽然过得沉重,可总体来说,生活还是能过得下去的。”
  
  “只是到了朝代中期,随着人口不断增多,朝廷对吏治的不上心导致了底层的官吏开始变着法子的对百姓盘剥。”
  
  “我曾听高转运和悟真大德说过朝廷的事情,听闻地方官吏公廨本钱来用于捉钱,对江淮、巴蜀等地率贷,强行对商贾四取其一,对百姓进行白著,加征青苗钱、闲架钱、埭税等等……”
  
  “这些税本就沉重,而诸司官吏临了收税时还要节外生枝,讨要些好处费。”
  
  “若是百姓不给,诸司官吏便会罗列各种杂税,如蚕盐钱、农具钱、牛皮税、牛租、曲酒钱、水场钱、家畜家禽税、果蔬税、茶税、桑栽税等杂税来盘剥百姓。”
  
  “杂税如此沉重,真不知天下百姓还能撑多久……”
  
  刘继隆口中所说的“公廨本钱”、“捉钱”、“率贷”、“白著”等等赋税,说好听些就是也就是有司衙门的“公款放贷”。
  
  这些贷款利息奇高,几乎每年在本金基础上翻一倍。
  
  这些放贷所得的钱粮,基本都被有司衙门发给官吏,是为“月料钱”。
  
  在朝廷的默许下,地方衙门强行放贷、不给足贷款甚至不给贷款、利息是贷款数倍等现象层出不穷。
  
  在这样强行借贷的现象下,许多地方甚至搞出衙门强行借钱给百姓,并掠走百姓四分之一的家产作为“抵押物”。
  
  试想一下,一个百姓干活回家,突然房门被踹开,在衙门的威逼利诱下,签下借据,不仅拿不到足额的借款,还得翻倍偿还本金和利息,家中四分之一的财产还会被衙门给搬走。
  
  莫说寻常百姓,就连一些没有背景的富商被盯上,都得被扒干净一层皮才能还清“借款”,而抵押物基本拿不回来。
  
  一旦被盯上,等同要交出四分之一还多的家产给诸司衙门。
  
  这样的场景,刘继隆只是简单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要是他生在两淮、巴蜀之地,恐怕早就落草为寇,给大唐来点小小的“淮西震撼”了。
  
  好在他生在河西,虽说遭受奴役,但始终等来了张议潮他们,并凭此登上了现如今的位置。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面对刘继隆揭开大唐面纱的举动,张议潮嘴里发苦,却并未反驳。
  
  “大唐如此,是我辈臣子对不起大唐和百姓。”
  
  张议潮的话让刘继隆瞪大眼睛,不等他开口,张议潮继续道:
  
  “我无法兼济天下,但我至少可以让河西百姓安居乐业。”
  
  “不过想来你也清楚,那群人都有野心和欲望,若是没有朝廷这面大义,哪怕我能压服他们,可淮深呢?”
  
  张议潮询问刘继隆,刘继隆却攥紧拳头:“办法有……那就是杀!”
  
  “杀?”张议潮愕然,随后苦笑道:
  
  “日后你会明白的,光凭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不!”刘继隆打断了张议潮的话,在张议潮看向他的同时,他主动作揖道:
  
  “等我前往陇西,若是节度使有机会经过,不妨看看我治下的陇西是什么模样!”
  
  刘继隆还就不信了,凭借印刷术和他脑中知识,即便没办法改变这个天下,他还改变不了一个小小陇西?
  
  “希望吧。”
  
  张议潮不知道刘继隆为什么那么自信,但他并没有反驳,毕竟这种反抗精神难得可贵。
  
  兴许他也反抗过,可无情的现实让他认清了一切。
  
  在他看来,日后刘继隆也会认清现实,放弃这种不切实际幻象的。
  
  “走吧,衙门那边的宴席应该准备好了。”
  
  他解释一声,转身便带着刘继隆走下城墙,往衙门返回。
  
  在宴席间,他还夸赞了刘继隆弄出来的炒菜。
  
  对此,刘继隆基本都是轻笑颔首回应。
  
  他与张议潮不需要太多的对话来弥补交情,兴许是因为他们二人都知道对方是什么人。
  
  张议潮想要解救河陇百姓,而刘继隆前往陇西能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至于刘继隆前往陇西后所引发的后续,这只有到时候才能解决。
  
  对于这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二人都无力预判和阻止。
  
  推杯换盏间,离席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接下来的这几日,刘继隆则是跟着张议潮走遍了酒泉内外。
  
  这些日子里,刘继隆可以感受到张议潮并不认为自己能改变与豪强、门阀治天下的局面。
  
  不过刘继隆个人却十分自信,毕竟瓜沙那群豪强无非是垄断了知识,以此让大唐、吐蕃、张议潮等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不得不与他们合作。
  
  但等到自己抵达陇西,一手活字印刷术加上官学制度,他就不信自己整不死这群虫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