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莘王可做宰相 (第2/2页)
因此,赵俣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赚到的钱,完全可以不借给赵煦。
君不见,那么多宗室,其中不乏家产数十万贯,甚至数百万贯的,却没有一个从自己家里拿钱,帮赵煦一把吗?
所以,赵俣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
可作为一个皇帝,疑心病是他们的通病。
赵煦也不例外。
在感动之余,赵煦心底也悄然泛起一丝疑虑:“莘王倾囊相助,背后当真毫无所求?”
在赵煦看来,虽说赵俣是他弟弟,可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心,亲情时常被利益裹挟,所有人他都不能尽信。
赵煦缓缓问道:“莘王所求何事?”
赵俣闻言,微微一笑,笑容中全是诚挚:“皇兄多虑了,臣弟不过是见国家有难,不愿坐视不理罢了。若说所求,臣弟只愿我大宋国泰民安,皇兄龙体康健。”
赵煦听后,疑虑更盛。他深知,这世间少有无缘无故的善举,尤其是涉及皇权与利益之时。
然而,赵俣的态度诚恳,言辞恳切,又让赵煦一时之间难以找出破绽。
就在这时,赵俣又说:“对了,臣弟还真有一事相求。”
赵煦心道:“来了,主动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怎么可能无所求?”
赵煦不动声色地说:“莘王但说无妨。”
让赵煦万万没想到的是,赵俣所求的竟然是:“臣弟只求,陛下不要告诉任何人,此钱乃臣弟所出。”
赵煦一怔,他很不解地问道:“为何?”
赵俣笑着说:“臣弟怕他们借钱。”
赵煦知道赵俣在开玩笑,但他不知道,赵俣这是不是在堵他今后跟赵俣借钱的路?
赵煦沉吟片刻后,终是开口赞道,“此事朕会铭记于心,待日后朝廷度过难关,必当厚报。”
赵俣慨然道:“大宋乃我赵氏江山社稷,我宗室与之休戚与共,若大厦倾倒,臣弟岂能独活?”
虽然赵俣都已经这么说了,可赵煦依旧怀疑赵俣的用心,不过他还是勉励道:“莘王大义之举,实乃国之幸事,朕心甚慰!”
接着,赵煦就向赵俣询问起《土地改革疏》,逼赵俣说出最真实的想法。
迫于赵煦给的压力,赵俣不得不将亲王不得干政一事暂时扔在一边,如实跟赵煦说了赵煦想知道的一切,包括这些年的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赵俣甚至跟赵煦说清楚了,用了《土地改革疏》,就是跟全天下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阶层为敌。
最后,赵俣很明确地给赵煦总结,要想实施《土地改革疏》,有两个必须达成的前提条件:一是皇帝要有坚定不移的态度;二是优化好稳健且庞大的中央集权。
赵俣反复强调:“即便二者俱全,如此改革,亦是凶险万分。”
赵俣还给了赵煦一个很诚恳的建议:“在未想好用臣弟之策进行改革之前,皇兄切记不可声张,不然绝无成功之可能。”
想到章惇、韩忠彦、曾布对《土地改革疏》的态度,赵煦明白,赵俣的提醒很有道理。
经过这番推心置腹的交谈,赵煦终于知道了赵俣到底有着怎样的才华和见识,他看着赵俣心想:“莘王可做宰相。”
接着,赵煦又有点心理不平衡了,同样是一个爹生的,他比赵俣还大了将近十岁,两人之间的见识和能力怎么会差得这么多?
最后赵煦将责任全都归咎到高滔滔身上:“皆怪那擅国老奸,若不是她操控了朕八年,教朕空耗八年光阴,岂会如此?”
旋即,赵煦看着赵俣,不无遗憾地想:“可惜你是亲王,不然由你来帮朕搞变法,我大宋或可中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