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有干货 (第2/2页)
所以他们不能说……
窗外,夜风呼啸,吹得窗棂哐哐作响,仿佛也在为赵宋王朝的未来发出悲叹。
见章惇三人束手无策,赵煦看向殿外那漆黑的夜色,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为赵宋王朝寻出一条生路,哪怕这条路布满荆棘。
只是,他尚不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
赵俣之所以点播一下赵煦,就是想让赵煦知道,自己比赵佶、赵似更适合继承他的皇位。万一历史发生改变,赵煦死得没那么突然,没准能主动将皇位传给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赵宋王朝的问题,让赵宋王朝延续下去。
至于大臣的想法?
一直以来,在立皇帝这件事上,最高决策者肯定会高度戒备大臣,绝不会让他们有机会掺和这件事。
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要知道,皇权和相权一直都是矛盾对立的。
很多大臣的最高追求,是这样一个理想局面,即相权与皇权共治天下,这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一贯梦想与追求。
而所有的皇帝和最高决策者则都会坚持,相权是为皇权服务的,相权绝对不能对抗皇权。
岳飞为什么会死?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掺和进了立皇储这件事中。
这从历史上宰相章惇说“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也没能阻止得了赵佶当上皇帝一事,也不难看出来。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赵俣绝不会站新党,也绝不会站旧党,他只会站皇权,站最能决定皇帝归属权的向太后。
赵俣搞出来《土地改革疏》,就是在让向太后和赵煦看到,自己有维护皇权的能力。
不想,这竟然造成赵煦成宿成宿的失眠,加速透支了他那行将就木的身体。
顺便一提,赵俣还从郑显肃和王懿肃那里得知,韩忠彦去找向太后聊过赵俣的政治立场。
向太后老实不客气地说:
“仅莘王想改革吗?本宫也想改革!”
“朝廷连俸禄及军饷都快发不出去了,若不改革,我大宋何以继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大宋若是倒了,尔等就一定能独存?依本宫看,未必罢,莫要忘了,黄巢杀光门阀士族一事。若我大宋支撑不住了,安保不会出现第二个黄巢?”
“你们谁不知晓,若想根治我大宋积弊,唯有进行土地改革?可你们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碰及此事不说,甚至不敢跟陛下言及此事。”
“莘王不过将你们不敢跟陛下说的话跟陛下说了而已,何错之有?”
“若你们觉得莘王之策不可行,倒是拿出一个可拯救我大宋的良策啊。”
“韩师朴,你也不出去听听,外面谁不在说,你们几个宰执,只知晓内斗,维护自身利益,毫无作为!”
“……”
“莘王只是一个闲散亲王,又不是皇帝,他想说甚,你们就让他说好了,他还真能影响时局,影响你们不作为?”
韩忠彦一想也是,他管一个闲散亲王到底是什么政治立场干什么,尤其是在赵俣不反对他们旧党的情况下,所以灰溜溜地离开了。
很快,关注赵俣的人就发现了,赵俣似乎只热衷于卖香皂赚钱,根本不理朝政,之前提出《土地改革疏》,也只不过就是想提醒一下赵煦别一直被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不是真想干什么,无伤大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