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治蝗灾,胜天半子 (第2/2页)
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此事,注定惊天动地。
就亦如昔年的顾康治理大河一般,顾熙就是要以人力来对抗天灾。
数代先人留下来的国力,让顾熙有了十足的底气。
就在永元四年,秋。
顾熙亲自于冀州,开启了这场注定会名垂青史的浩荡工程。
他命令各地官府组织百姓。
并亲自督工,制定标准。
蝗虫的虫卵一般于地下一寸左右,在当前的这种封建时代,要想完全做到标准化的工程那是不可能的。
顾熙只能尽可能的让百姓将土翻的更深一些。
顾氏子弟于农耕方面的才能天下皆知。
更别说顾熙现在的声望早已是扬名整个天下。
各地百姓本就苦灾害久矣。
面对这个政策,根本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更何况顾熙还带头下田?
整个冀州都开始动了起来。
甚至就连各地大族,都在纷纷配合着此事。
天灾是不分人的。
相比于正常的百姓,甚至他们这些拥有着更多土地的大族更怕灾害。
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还能活下去。
而百姓活不下去。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其实他也不知道这种举措到底有没有作用。
按照原本的历史来看,整个东汉在这段时间的天灾是源源不断的。
别的不说。
就单说蝗灾,便足足持续了整整六年之久。
将整个东汉历代先帝留下的底蕴,几乎榨干。
虽然如今之大汉相比于原本历史强盛了不少,但人口的增加亦是加大了粮食的消耗。
顾熙具体能不能提前结束这一切,他亦不能确定。
.....
顾熙虽然于外总督着冀州一切。
而大汉庙堂内,却也并没有停下来。
十月。
沿海州郡传来消息。
说是有海贼袭击城池,劫掠百姓。
这种事自然不用麻烦顾熙。
邓绥迅速便制定了策略,派遣王宗、法雄等将领率军前去灭贼,连战连捷。
并且邓绥在监督着其他州郡赈灾的同时。
亦是没有放弃对于人才的招揽。
张衡等人相继临朝。
而刘祜如今也是有了转变,或是因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被处置,亦或是因为顾熙当初的承诺。
当他渐渐安心下来,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邓绥之后。
竟真的发现邓绥其实并不如他之前所想的那般。
无论是从治国上来看也好;
亦或是其他方面也罢;
邓绥与当初的窦太后完全不同。
而且最关键的是,随着他开始更加刻苦之后,邓绥亦是渐渐减少了对他的说教。
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皇帝哪怕无权,但却亦是皇帝。
当这个皇帝与摄政太后渐渐走到了一起后,那对整个朝堂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整个大汉好像都变了。
冀州土地虽广,但耕地却有限。
在顾熙这种身份之人,捷力要去做成一件事时,并不需要废多少时间。
就在翻地完成之后。
顾熙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排查。
要求百姓种下与往年完全不同之作物。
昔年种粟,那便改种豆!
昔年种豆,那便种粟!
虽然这样做或许会影响产量。
但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止住蝗灾才是重中之重。
——永元五年,春耕之时。
顾熙与随行官员于整个冀州之地督查。
看着那一个个于田地之中奔波的百姓,官员们的心情皆是有些沉重。
他们的样子与表情完全不同。
常年的天灾,早已将他们逼到了绝境,身形看上去都是有些瘦弱。
大族的佃农也是如此。
但他们的脸上皆带着浓浓的期盼之色。
显然,都在期待着今年的收成。
顾氏出手治理蝗灾,这给了他们很高的希望。
这是最为纯粹的期待。
亦是信仰带给他们的力量。
“太傅……”跟在顾熙身后,袁敞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若是今年仍旧有蝗灾,我等该当如何啊?”
袁敞是袁安的第三子,现任司空,性格刚正不阿,深受顾熙的器重。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他此时早都已经死了。
至于原因便是因为与邓绥不和。
但如今因为有着顾熙的存在。
他完美的成了这些大臣与邓绥之间的缓冲段,所以这才还在世上。
“能如何?”顾熙表情平静,淡然说道,“唯有换其他办法,继续治灾罢了。”
闻言,袁敞沉默了下来,深深叹了口气后,才再次说道:
“这老天不知要考验我大汉到何时啊。”
哪怕再有才能之人亦是逃不过时代的局限性。
袁敞显然也是如此。
听到这话,顾熙渐渐停下了脚步。
看着那一个个于田地之中忙碌的农户,看着他们脸上期待的表情,旋即又抬头看向了天空。
他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可以说,一切的担子几乎都是他再抗。
但是对于顾熙而言,他只是有着自己的坚持。
绝不能让大汉在他手中出错!
沉默了片刻后,顾熙忽然开口,似在喃喃自语一般,“若我等当真是在与老天对弈...”
“那我也要胜天半子。”
他语气一顿,转头看向错愕在原地的众官员,格外坚定地继续说道:
“我绝对不能让大汉倒在我的手里。”
“绝对不能!”
说罢,顾熙再次踏步向前而去。
看着顾熙的背影,群臣满脸愕然。
天下目光皆汇聚于此。
对于此次顾氏子弟治理蝗灾,天下百姓们的反应几乎都是相同的。
———都有着极大的期望。
随着春耕结束,各地作物相继长出。
最不愿听到的消息仍旧传来。
大汉十三州,有九州之地爆发蝗灾。
而冀州亦在其中。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州郡的蝗灾与冀州去年的蝗灾,今年冀州的蝗灾却要小了许多。
顾熙只是让各地百姓依照旧法,进行捕杀...
竟就把这蝗灾压了下来!
虽然还有遗留同样也是对作物造成了伤害,但却远不及达到灾情的地步。
此事一出,天下震动!.....
—————————
“永元四年,时并凉大饥,饿殍塞道。
太傅顾熙平叛班师,未诣雒阳奏捷,独率虎贲百骑径趋并州督赈。
是岁夏,冀、兖、豫、青、徐诸郡蝗起蔽天,翅震如雷,昼夜晦暝者三日。
熙虽忆文成侯所留旧典,乃督冀州民掘地二丈,将蝗蝻固封于地下。
躬执耒耜于钜鹿郊,背胝渗血,渍于耒柄。
百姓见紫袍染尘,皆涕泣力作。
翌岁,九州蝗炽,唯冀境田畴间偶见飞影,较诸郡十不存一。
帝尝叹:“顾公裂背以活万民,此社稷之祯也。”
——《后汉书.顾熙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