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151集《妙法莲华经》

第151集《妙法莲华经》

第151集《妙法莲华经》 (第1/2页)

丙三、如来述发分二:丁一、先述护法;丁二、正述护人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八十二面,我们看丙三,如来述发。
  
  前面一科是普贤菩萨劝勉我们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这前面都是普贤菩萨的开示,讲到怎么样受持,以及受持这样的方法有什么样的功德等等。对于普贤菩萨前面的开示,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态度呢?“如来述发。”佛陀对于前面普贤菩萨的开示,就亲自地印证述成,而且佛陀也劝我们发起时空无尽的普贤愿,叫做如来述发。一方面述成,一方面劝发。
  
  丁一、先述护法
  
  这地方分成两段。先看丁一的“先述护法”,就赞叹普贤菩萨护法的功德。先看第一段。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
  
  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
  
  首先佛陀赞叹普贤菩萨的果地功德,说,善哉!善哉!普贤菩萨,你能够护持《法华经》。普贤菩萨护持《法华经》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护人,第二个护法。一方面,你受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的这个人,进入了普贤菩萨摄持的对象;第二个,他也护这个法,他以咒力、神通力来使令《法华经》在末法时代流通,不令断绝。既护人又护法,所以使令众多众生,尤其在末法时代,能够现生成就安乐、来生成就广大利益。所以说“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护人、护法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再看佛陀赞叹普贤菩萨的因地。看第二段。
  
  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
  
  普贤菩萨为什么能够这么广大地摄受这么多众生呢?因为他的因地就是广大无边的慈悲愿力。这个愿力,从无始劫来发了菩提心以后——一般大乘佛法讲发菩提心,很少讲凡夫的菩提心,这个都是见道位的胜义菩提心。就是他从成就见道位以后,就开始发起时空无尽的菩提愿,来守护这个《法华经》。
  
  我们看最后的佛陀的总结。看第三段。
  
  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最后佛陀也加入了这个受持《法华经》的加持的行列。就说,你能够受持普贤菩萨名号……什么叫普贤菩萨名号?就是依普成贤。我们前面说过,普者,体性周遍;贤者,随缘成德。所以这个普就是清净心,安住清净心才有办法周遍;随缘成德就是他的广大的菩提愿。所以,你能够依止清净心、菩提愿,你就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摄受。
  
  是这样,佛陀有很多儿子,其中有些人跟佛陀是不同心的,比方说凡夫。凡夫说,欸,我们有佛性,所以我们在种性上是一家人。是的,但你叫做什么呢?叫外子,就是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的儿子。我们的心跟佛陀有同心吗?当然不同心嘛。但是,长子一定跟佛陀同心。所以,你今天能够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你不但是顺从普贤菩萨的行愿,你也顺从了十方诸佛的行愿。为什么?因为普贤行愿就是十方诸佛的行愿。所以,你也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三昧神通的加持。
  
  这个我们前面在讲很多了,就是,法身菩萨以上的佛菩萨的加持,都叫做无作妙德。什么叫无作妙德呢?就是佛陀绝对不主动度众生。所以《金刚经》讲,我没有度众生。因为,如果我动了念头要度众生,我就锁定目标,那我的心就不圆满了。所以佛陀度众生就跟月亮一样,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佛陀的月亮光明就是普遍地照出来。那谁能够得到呢?你把水准备好了,月亮就现前。这样的加持是最圆满的。就是说,我本身不设定任何目标,但是我把我的愿力讲出来,谁随顺,谁就能够得到利益,这叫做无作妙德。
  
  最公平的就是这样,就是说,我因地发什么愿,你跟我发同一愿,那我们感应道交,你就得到。但就我来说,我没有度化众生。就佛陀来说,我没有作度化众生的念想。也就是说,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来修学,你不但是入了普贤菩萨的加持范围,你也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范围,因为这两个行愿是一样的。
  
  丁二、正述护人分五:戊一、示其身教;戊二、显示胜因;戊三、述以近果;戊四、攘其外难;戊五、信受功德
  
  我们看丁二的“正述护人”。
  
  前面是普贤菩萨的加持,这以下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的人亲自的加持。这地方分成五段。
  
  戊一、示其身教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
  
  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
  
  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个地方是讲到,你能够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乃至于修止观,那么你等同亲自见到释迦牟尼佛,而且亲自从佛陀的口中来听闻《法华经》,就你等同是在佛陀在世的时候。
  
  当知是人,等同亲自供养释迦牟尼佛,你跟亲自供养释迦牟尼佛等同。为什么?你等于是法供养。就是说,你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你成就的功德就是超越时空了。你想想看,你依止什么?依止清净心。而清净心本来就没有时空概念。你不可能说,欸,佛在世的时候清净心比较清净,末法时代的清净心比较不清净。你这个清净心就不对了!清净心是本具的。
  
  诸位要知道,《法华经》的安住清净心不是修来的。如果清净心是修来的,就会有层次的差别,那么佛在世的时候环境比较安稳,可能他修的清净心就比较清净。但是这个清净心是你本来具足的,你只是把它给信解——你了解这件事情,你把它直下承当下来。所以,既然是清净心,就没有时空的概念。而且,你发的愿也是尽未来际的,所以它跟你在不在佛世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你今天能够依止时空无尽的菩提愿跟清净心来修学,那你虽然在末法时代,但是你受持《法华经》的效果就等同是佛陀亲自给你加持一样,成就大福德。
  
  我们看第二个,成就大善根。
  
  当知是人,佛赞善哉;
  
  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
  
  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法华经》,你基本上成就三种善根:
  
  第一个,“当知是人,佛赞善哉”。蕅益大师解释,这是坐法空座。坐法空座等于是成就大智慧了,因为你能够证得我空,又知道法空。这是大智慧。
  
  “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这个就是入慈悲室了,具足慈悲心了。
  
  “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就着忍辱衣了。
  
  你能够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等于是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又有忍辱这三种善根。这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善根。
  
  这个地方是讲到,就是,你今天成就大善根、大福德!那有人就会觉得很奇怪了:我发起普贤行愿,但是我还没有修六度,我也没开始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么我怎么会有福报呢?
  
  这个就是大乘圆顿法门的特色。诸位!凡是大乘圆顿法门都有这个特色——你有善根,就一定有福德!有善根就有福德。
  
  比方说净土宗。净土宗就说,欸,你念一句佛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很多人说,奇怪,你在家里面念佛,什么事也没有做,你福德哪里来?因为你顺从弥陀本愿,你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就是,你一个乞丐,你回到家以后什么事也没做,但是你得到你父亲的资产的加持。
  
  《法华经》亦复如是。《法华经》是自力门、果地教,它的修学特色在哪里呢?它是先调整心态,再来修学法门,就是让你回光返照,知道即妄是真,依止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所以,你是直接地“即众生心,投大觉海”。
  
  所以,凡是牵涉到跟法身有关系的,比方说真如佛性,还有随顺法身的,这种善根一定带福德。这是大乘圆顿法门。
  
  诸位!你要知道,只要是圆顿法门的善根,有善根一定有福德。但是你看三乘的善根不一定。你看小乘,他有善根,但是“罗汉托空钵”,就罗汉都会托空钵。他有善根,但他不一定有福报。但是你今天受持《法华经》,你有善根,你一定有福报。因为这个地方你是直接契入十方诸佛的,随顺诸佛的法身三昧,所以你的福德来自于诸佛菩萨的加持力。
  
  戊二、显示胜因
  
  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
  
  这第一段。那么前面我们讲到,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它的生善的功能——有善根就一定有福报。这以下讲到它灭恶的功能,就是,我成就大善根、大福德,对于烦恼的灭除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它怎么样灭除烦恼。
  
  “如是之人,不复贪著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这个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的人,对于世间的快乐就慢慢地淡薄了。他也不喜欢去追求外道的经书典籍,因为都是心外求法;也不喜欢亲近这些外道这个人以及诸恶者。什么叫诸恶者呢?比方说屠儿,杀生的;或者畜养猪羊鸡狗,虽然你没有杀生,但是你养这个众生,等于助杀;或者是猎师,也是杀生的;或者炫卖女色,做淫 女的。这种磁场不好的,你很自然地就会把他避开来,因为你的因缘跟他的因缘,两个不同道。这个是很自然地远离身口意三业的过失。
  
  第二个,我们看成就善根福德。看第二段。
  
  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
  
  这个成就大乘圆顿善根的人,他的内心就特别的正直。这个正直的意思就是你这个人不谄曲。一个人经常打妄想,这个人心就不正直了。你能够离相清净,发菩提愿,就正直。而且有正忆念,而且有福德力。正忆念是善根,福德力就是福德。所以,有善根就有福德。
  
  第三个,调伏三毒三慢。看经文。
  
  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
  
  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这种大乘圆顿善根的人,他就不容易被烦恼所恼害。当然他有烦恼,但是基本上他不会随顺烦恼而转,也不会被嫉妒所恼。嫉妒,就是不耐他荣。还有,不为我慢、邪慢、增上慢这三种慢所恼。
  
  这个我慢,就是执著有一个我,所以把自己给高举了。邪慢,就是他有邪见,这个邪见产生高慢。就是说,他自己没有功德,但他自己认为他有功德,这是邪慢。第三个是增上慢,自己有少分的功德,却认为自己有广大功德而轻慢他人。这个高慢,从大乘佛法来说是障道的。小乘佛法是高慢不障道,大乘佛法是障道。
  
  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这个人名利淡薄,而且能够成就普贤的行愿,那当然就快速成佛了。
  
  一个人成就大乘善根,在灭除恶法方面,他的特色就是任运生起防非止恶的功能。
  
  在菩萨戒上说——就是你依止《梵网经》,要依止《梵网经》才算——你依止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成就大乘圆顿的戒体,这个人是什么情况?譬如大海,不容死尸。就是你这个人,你的内心变成一个大海了,虽然里面有很多的脏东西,但是你丢了一个尸体进去,这个大海迟早会把尸体推到岸边去,因为大海已经容不下死尸了。
  
  就是说,你有烦恼,我有烦恼,他也有烦恼,但是我受持《法华经》的人在突破烦恼方面会比你们快。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开始就安住在清净心。就是说,如果你认为烦恼是真实的,说欸,这就是我的个性,我改不了——你果然改不了!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是我们抓着烦恼不放。你如果说,烦恼,我烦恼很重。你讲这句话的时候,你烦恼就很重了!你要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烦恼。为什么六祖大师在修行的时候,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好过于“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因为你一开始就认为这个灰尘是真实的!你一个镜子这么多灰尘,你这灰尘是真实的,你修到什么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