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150集《妙法莲华经》

第150集《妙法莲华经》

第150集《妙法莲华经》 (第2/2页)

所以它的整个正修包括礼忏、读诵、修止观这三个主题。一天中,比方说你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那一天就是六支香到九支香,不断地这样做下去。
  
  当然,这个地方都强调要以普贤行愿作根本。其实普贤行愿在修学时的应用很广。你看,八十八佛也是以普贤行愿作它的根本,最终也是会归到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所以我们诵《法华经》,最后也可以把它会归到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来提醒自己:我们依止时空无尽的菩提愿在修学。
  
  己三、覆以神力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普贤菩萨对于修行者有两种加持:
  
  第一个,咒力的护持。若有菩萨能够受持听闻这种陀罗尼咒,是普贤菩萨的加持,用咒力来加持你。
  
  第二个,人的加持,就是神通力。若《法华经》能够在末法时代流通,使令大家如法受持,那么这个都是普贤菩萨的三昧神通的加持。
  
  所以普贤菩萨就是说,你能够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普贤菩萨两种加持,一个是咒护,一个是人护,咒力跟三昧神通的加持。
  
  佛菩萨的加持,当然,每一个佛菩萨可能针对某一部经来加持。
  
  我过去读佛学院,一年级的时候,那一年结夏安居,有几个外来的行脚比丘来参加我们僧团的结夏安居,我私底下就跟一个行脚比丘聊天。他平常修行就两个法:第一个是拜忏,一个诵《法华经》。我问他说,你平常拜忏、诵《法华经》,有没有什么感应?初学者对这个感应,诸佛菩萨的感应是比较好奇。他讲一句话很重要,他说,我们修行,不能靠感应来支持,我们要靠信心。他说怎么要靠信心呢?他说你受持《法华经》,你有三分的修行,自然会有七分的感应。而这七分的感应你不一定感受得到,但是它冥冥当中帮你化解了灾难,冥冥当中增长你的福报。这句话很重要,冥冥当中的加持。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叫做显机冥应,“终日无感,终日无悔”。
  
  所以,我们不要看到普贤菩萨的加持,就好像在期待普贤菩萨的现身,这个都是不对的。就是说,“终日无感,终日无悔”,佛菩萨的加持可能就是在暗中帮你消除了罪障,帮你增加了福报。但是我们不能够去执著这件事情。还是那句话:你相信,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就是修行要靠信心,而不要去靠心外求法的感应,这样你才不会出事情,也比较能够持久。
  
  所以普贤菩萨就是保证,你只要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法华经》,我一定会给你人的护持跟咒的护持,是决定的。
  
  己四、显现胜因
  
  那么在这样的修学当中,就产生了殊胜的因地。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你如果能够依止前面所说,能够发起广大的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法华经》,这是名字位;或者如果你是观行位,除了受持读诵以外,再加上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能够去修学止观。这样子你就是在修学普贤行愿了。普贤行愿就是一个一心万行、万行一心的时空无尽的广大的修学。那么这个人决定是过去生“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
  
  就是说,学《法华经》以后,你能够发起广大时空无尽的普贤行愿——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普贤行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你用这种心态来诵《法华经》,你这个人绝对不是今生才修学的,在过去生你已经生生世世,在无量诸佛所——当然也不一定在正法时代,可能是在末法时代、像法时代,你已经怎么样?深种大乘善根。而且你在今生当中,“为诸佛如来手摩其头”,你会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摄受。
  
  我们前面说过很多事情。十方诸佛,这个世界上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每一尊佛成佛以后一定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但是这个因缘有浅深的差别。真的有些人能够进入到诸佛菩萨摩顶加持的范围,有些人就进不去。就是你今天,简单地讲,要顺从佛心、顺从佛志,你能够“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那么佛陀心是什么呢?当然佛陀心是清净心,离相清净。佛陀什么愿呢?佛陀的愿就是时空无尽的菩提愿。你今天能够以清净心、菩提愿来受持《法华经》,那你等于是入了佛陀的长子之列。
  
  你说,欸,我没有修六度万行啊,我只一个生死凡夫。长子,只看本质,不看资粮力。就算你是阿罗汉——阿罗汉不可思议,大阿罗汉三明六通八解脱,但是阿罗汉他没有安住清净心,没有发菩提愿,他只能叫做庶子,年纪大的庶子,还是一个偏房之子。凡夫就是外子。就是说,我今天能够随顺佛陀的智慧、随顺佛陀的愿力,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是我的本质已经进入了佛陀的长子,就准备要继承王位了。
  
  比方说,我们讲最简单的例子,上一品,。妙庄严王是什么人?他是一个大国王,大福报,又起邪见。诸位!一个人福报大又起邪见,这个人基本上就是没办法度化了,谁拿他都没办法。你要没有福报也就算了,起邪见的时候人家讲话你还听得进去。但是,你福报又大,又起邪见,这种人基本上就是断善根了,没救了。但是他在这一生当中竟然能够反转,忏悔,然后今生成就大乘见道位。除了他外在的善知识摄受以外,他这个就是大乘善根成熟,就过去生发过普贤行愿。
  
  就是说,诸位!有些人是很容易度化的,这是事实。有些人是真的很难度化,佛菩萨在他前面都没有用。因为你本身的根机跟佛陀落差太大,你不是佛陀的长子,你是佛陀的外子,整天在外面跑的儿子,佛陀看到你也没有用。
  
  所以诸位!我们自己善根的准备很重要。就是说,十方世界这么多佛陀,为什么有些人这么幸运,很快就能够跟佛陀感应,得到佛陀摄受?比方说妙庄严王。而有些人为什么老也不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摄受?就是你的善根有问题。你不是佛陀的长子,你也不是佛陀的庶子,你是佛陀的外子,你整天打妄想。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胜因”。就是说,诸位!你能够发起普贤行愿,诵《法华经》,即便你今生没有成就,你未来的那种善根力成熟,你未来是一个能够得到诸佛摩顶加持授记的范围,就是你容易度化。
  
  己五、示以近果
  
  近果就是来生的果报。这有两段,先看第一段。
  
  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着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
  
  大乘佛法的修学当然不是一生一世。如果说你今天依止清净心发起普贤愿,那么这个时候你入了十方诸佛的长子的行列。但是,你修到最后死掉了;死掉以后,你依止这样修会到哪里去呢?
  
  “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若但书写,就是说你就是名字位,你的观行薄弱,你只能从事修。什么叫事修呢?就是你读诵《法华经》的时候正念现前,离开了文字相你的正念就消失掉了。所以你只能靠读诵来支持你的正念。但是没关系,你曾经有这样的善根,这种善根力会让你生到欲界的第二天忉利天上。在忉利天,你临命终的时候,有八万四千的天女用各种美妙的天乐来引导你、迎接你。到了忉利天以后,你就戴着七宝的头冠,在众多天女当中受用各种的娱乐,内心快乐。当然,你的善根力还在,你未来还是有得度的因缘。这指的是名字位的中下品的闻思的智慧。
  
  如果你是上品的修慧,就是五品位以上,会有什么情况?看经文。
  
  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
  
  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如果你是现生成就五品位,你对整个《法华经》的义理能够“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简单地说就是理观能够念念地现前,那么你再依止普贤行愿来受持读诵《法华经》,临命终的时候,“为千佛授手”。十方诸佛来迎接你,使令你内心不会颠倒恐怖,正念分明,因此不堕恶道。
  
  那么到哪里去呢?到兜率天上内院的弥勒菩萨所。整个三界当中,唯一有菩萨说法的地方就是弥勒内院,所以很多人,没有求生净土的人,会到弥勒内院去。他为什么呢?第一个,他不会空过时间。你要是到没有佛菩萨说法的地方,你享受快乐就把时间给耽误了。但在弥勒菩萨所他能够继续修学。第二个理由,就是他能够随侍弥勒菩萨,因缘成熟的时候下降人间,在龙华三会当中得道。所以有很多人愿意求生到弥勒内院,而受持《法华经》是其中一个捷径。
  
  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在内院中有“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而且在外院当中,也“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
  
  这一段,蕅益大师说,是就着这个人没有发起往生的愿力来说。所以蕅益大师说:“若发净愿,则随其观行浅深,生四种安乐土。”就是说,你今天依止普贤行愿受持《法华经》,如果你又求生净土,那你就能够直接往生到品位高的净土去了。是这么一个情况。
  
  己六、总结劝修
  
  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
  
  总而言之,一个有智慧的人,成就理观以后又能够发起广大的菩提愿来受持、书写、读诵《法华经》,这样子就能够得到十方诸佛的所谓的摩顶授记。这前面讲过,第一个,你现世的利益,消除灾难,身心安稳;第二个,来世的利益,生到忉利天跟兜率天。这是现世跟来世的利益。
  
  戊二、誓愿护法
  
  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最后,普贤菩萨以誓愿力来护持《法华经》。
  
  世尊!我以神通力故,守护《法华经》。在如来灭后的五浊恶世当中,使令它能够流通而不断绝。前面的,普贤菩萨是加持这个受持《法华经》的人。这以下他也加持《法华经》这个法,就是《法华经》不能断掉。
  
  《法华经》为什么不能断掉?
  
  因为,从凡夫的角度,如果没有《法华经》,那会发生什么事?没有《法华经》,我们跟十方诸佛菩萨基本上就永远隔离了,就没有所谓的“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件事情。这个人在外面流浪,就永远流浪下去了,他永远不知道他有家。也就是说,圆教的修学传承整个断掉了。
  
  如果没有《法华经》的话,那今天一个凡夫要修学,就只能透过三乘的权法,靠法力的摄受,就一步一步来。就是,佛菩萨是功德庄严,我是业障深重,那怎么办呢?我修皈依,我一步一步地慢慢地靠近。你的起修点就是什么?就从业障深重修起了。那就修到什么时候,也没人知道了。
  
  你得到《法华经》,那是你运气好,你得到捷径。因为你一开始的时候,你的起发点就不是从业障深重,而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站在一念的自性清净心。虽然说,欸,我打妄想,但是你好歹是名字位的自性清净心,这没有人可以否定你,你也是随顺于佛陀的自性清净心。就是,我回了家,尽管我什么都不懂,但好歹我回家了,我跟十方诸佛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发的愿也是跟十方诸佛同一个菩提愿。我是一个佛陀的长子,虽然排在最后面,但是我好歹是十方诸佛的长子。
  
  这种所谓的不二法门,真妄不二、凡圣不二,只有《法华经》有。它告诉你,你打妄想的心就是自性清净心,只有《法华经》有这个传承。你看其他的经都没有。其他的经就是,佛陀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打妄想的,你们两个不一样。那怎么办呢?你慢慢修,慢慢修,有一天你会跟他一样。这是渐教法门。
  
  所以,有鉴于此,普贤菩萨他要护《法华经》。这个《法华经》不能断绝,这个是成佛的捷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