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15集《妙法莲华经》

第15集《妙法莲华经》

第15集《妙法莲华经》 (第2/2页)

第二个,“佛子时答,决疑令喜。”与会的这些弟子们希望这个事情不要等待佛陀出定,大家希望能够马上及时的回答。为什么呢?来决断我们心中的疑惑,令我们产生欢喜。为什么?因为“何所饶益,演斯光明”?世尊到底是为了什么广大利益的因缘而放此光明?为什么大家知道这是大功德呢?我们前面说过,佛陀放光的时候,他是带动了雨花、地动、众喜。就是,雨天曼陀罗花的时候、大地震动的时候,大家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欢喜,这个就是一种功德相。那么这种功德相大家不想等待了,大家不想等佛陀出定了,希望文殊菩萨慈悲,马上回答。这是第二个,就是大众希望能够及时断疑。
  
  第三个,是说明弥勒菩萨自身的疑惑。就是说,难道是佛陀安坐的菩提道场当中,他老人家自己所成就的中道妙法要显示出来?或者是要为弟子授记?其实弥勒菩萨两个都猜对了,佛陀要开显他自己的佛知见了,佛陀要“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说完以后要为诸弟子授成佛之记。因为佛陀准备要往生了,这件事不能拖了。弥勒菩萨也是略知一二,但是他犹豫不决,因为这个事情他只是猜测。他讲出第三个,就是说不是我不回答,也不是在座的等觉菩萨不回答,因为大家都尚有疑惑。
  
  第四个,就说明这个因缘重大,说是“示诸佛土,众宝严净”。就是在光明当中所显现的东方的诸佛国土,是非常的清净庄严,而且见到诸佛的说法。这对众生来说可不是小因缘。就是这个《法华经》的宣说,它攸关众生的成佛之道。如果《法华经》不讲,那我们这辈子跟成佛之道就完全没有结缘了。就像一般的花,空花无果。我们念佛就只能够念佛了,我们往生也就只能够往生了。我们没办法做到说,我们念佛往生的当下,同时又栽培了一个未来成佛的善根。不可能!所以,你做什么就是单向了,完全从因缘所生**断。你布施,人天果报;修四谛十二因缘,二乘涅槃。所以《法华经》可不是小因缘,它等于是把这个方便门打开。它一方面到达方便门,又把方便门打开,直通真实相。所以,这件事情我虽然犹豫不决,我不敢随便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因缘重大。
  
  因为这四种因缘——大众的期待,及时的断疑,还有弥勒菩萨自身的犹豫,最后因缘重大,所以弥勒菩萨总结:文殊菩萨当知,四众弟子们都一心一意地仰望仁者文殊菩萨,要及时赶快回答大家的疑惑。也就是说,弥勒菩萨必须要消除文殊菩萨心中的挂碍。
  
  我想,我们从这四种疑惑去看,其实文殊菩萨他能够勇于去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主要还是两个重点:第一个就是佛陀在定中。佛陀在定中不能回答,这是一个事实,谁都不敢去干扰佛陀;第二个是大众的期待。就是大家有这种需求,希望文殊菩萨能够出来主持说明。就是说,一方面佛在定中,一方面大众期待,也就引起了文殊菩萨以下的回答。
  
  丁五、答问叙分二
  
  这是〈序品〉的最后一科,答问叙。就是文殊菩萨在种种因缘具足之下——佛陀在定中,而大众很希望文殊菩萨出来回答,他也就当仁不让,出来回答了。回答里面分两科,先看长行,再看重颂。
  
  戊一、长行分四
  
  文殊菩萨的回答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简单地用义理回答,第二个是简单地用事相来回答,第三个是广泛地回答。
  
  己一、惟忖答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他先简要地如理思惟,根据自己修行的过程,从理论上去推论这个光明跟瑞相是怎么回事。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就告诉弥勒菩萨以及诸善男子。他说,你们要我回答,我先提出我个人修行的经验来回答。我如理地思惟,今天佛陀应该是要演说大法。
  
  古德解释说,你怎么知道佛陀要说法呢?古德说,佛陀出世只做两件事:要么显神通,要么说法。显神通只是一个方便,说法是根本。所以佛陀显完神通,他一定要说法的。所以文殊菩萨合理地推论,他要演说大法。
  
  这个大法,蕅益大师说这个就是“说法瑞”,就是此土六瑞的第一个,说法瑞。第二个,“雨大法雨”。这个大法要普润一切的草木,就是我们讲三乘的善根。一切的众生的菩提种子即将成熟,这个是配“雨花瑞”。第三个,“吹大法螺”。法螺就是声音围绕,令众欢喜,所以它有一种“众喜瑞”。第四个,“击大法鼓”。这个鼓,它的声音震动就像“地动瑞”,要破除众生的无明烦恼。最后的“演大法义”,就是“放光瑞”,成就广大的自性的功德。也就是说,佛陀即将演说大法,而使令众生从内心当中灭恶生善、成就自性的功德。
  
  这个地方最关键的当然就是一个“大”字。它每一个修行都有一个“大”字。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凡夫的修行,当然是一个“小”,因为我们是用有所得的妄想来修布施、来修持戒、来念佛,所以我们的心是活在个人有所得的妄想。现在佛陀的意思就是要发明一念心性,这就是所谓的称性起修了,就是把我们拉到一念心性来修行。比方说,你安住一念心性来布施,这叫大布施;你安住一念心性来持戒,叫大持戒;你安住一念心性来念佛,叫大念佛。就是称性起修。
  
  也就是说,从菩萨道的角度,我们过去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从因缘上来修证。我们看到了众生的苦恼,我们想度化,有法门来修学乃至于有因缘的佛道可成。但是如果你把它这四个——众生、法门、烦恼跟佛道拉到一念心性,那就不一样了,那叫一个“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那就叫一个“大”字了。这个“大”就是广大殊胜。
  
  就是,为什么我们修了《法华经》以后,我们所修的一切善法是广大殊胜?因为你心量不一样。我们以前布施,我们所想到的是一个来生的果报:哦,我透过这个布施,我创造一个快乐果报,来生可以受用。我们以前是站在一个小水泡的思想来布施,所以它的果报只能出现叫小水泡。我们布施的时候,我们的所缘境就是内心的小圈圈,就是一个个人的果报的受用。这个因地是这样的思考,你最后的果报,也只能够在小水泡出现,就人天的果报。你还能怎么样?
  
  但如果我们今天的布施,不求人天福报,不求涅槃,我只求一件事情:我要开显自性的功德。那不得了了!我布施的目的是要开显我自性的功德,那么这个因地是一个什么因地?这个因地的种子是种在一个实际理地,一个广大的大地,一个广大的真如本性。所以,它最后的开花结果一定是在真如本性。
  
  这个地方就是说,为什么说都加一个“大”字?因为前面的修学因缘所生法,叫“一心而衍生万法”,是在万法当中修学;而《法华经》是“万法回归一心”,这一念心性是最为广大了。是这个意思。所以它这个因地大,果地也大。所以文殊菩萨说,佛陀的大法即将出现,众生的广大功德也即将成就。这个是一个简略的回答。
  
  己二、略举曾见以答
  
  我们看,他老人家从事相的因缘来回答。
  
  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前面的回答是文殊菩萨根据自己修行的理论的推敲,就是众生从因缘修行到心性的修学,所以他的格局即将变大,这第一个。第二个,文殊菩萨举自己过去所经历、所见闻的事相来回答,说,善男子!我曾经在过去亲近诸佛的过程当中,的确看过这种光明跟这个瑞相。佛陀放出光明、显出瑞相以后,即说大法。
  
  这个地方等于是承先启后,把前面的重点再重新复习一下。所以,“是故当知”,如今释迦佛陀现此光明,乃至于现出瑞相,“亦复如是”,为了“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前面是约着因地的修学讲“大”。因为我们以前的因地是种在因缘所生法,一种个体的生命,一个小水泡的生命;而现在的因地种在一念心性,那是个广大的田地,真如,所以叫做“大”。
  
  这个地方是约着果地的功德,叫做“难信之法”。
  
  在佛法里面,你讲这件事情很难相信。我们一般能够相信的就是因缘果报,因跟果平等平等。如果说,布施成就人天果报,持戒成就尊贵身,这个你可以相信。这个没什么,不难相信的。
  
  这个“难信”就是说,用力少,得效速,下手易,成就高。
  
  净土法门也是难信。我们目前看到佛菩萨讲难信的,第一个就是净土法门,第二个就是《法华经》。
  
  净土法门为什么难信呢?说我们一个业障凡夫,“但凭六字出乾坤”。临命终的时候,保持正念,提起佛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欸,启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临终现前,开示慰导,结果往生了!往生以后,就永远超越轮回!而这个人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提起佛号。这件事情当然不可思议了,是吧?即便是阿罗汉你也得修六生,苦修六生,钝根的可能要好几十劫,而这个人可能还造了业。就是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他就靠一句佛号。这个是佛力的摄受,的确不可思议。
  
  第二个就是本经的不可思议。就是说,他是一个凡夫,他肯定了真如本性;肯定真如本性以后,他虽然只是文字上的信解,他所成就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后面佛陀会说,真如本性离我们太遥远,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没关系!你说你是一个乞丐,一天到晚在外面流浪。我告诉你,你们家是大富长者,你当然不相信。
  
  诸位!《法华经》的好就好在:你只要一念的信解!它可没有要你去修证。就是,我相信我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质就是真如。够了!那你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了。从今以后,你的成长过程那叫跳跃式的修学。就是说,咱们两个一起发心受菩萨戒,我烦恼很重,你烦恼也很重,怎么几年后你的灭恶生善这么快?因为他听了《法华经》,而且信解。不要去修行哦,信解!因为你的修行叫做两种力量的修学。
  
  用我们净土宗来说好了。如果说,我不用靠《法华经》,我不用靠自性功德力,我靠佛力。可以!但是你要小心,你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最好保佑你临终不要有太多问题。你要勤修福德,“愿我临终无障碍”,对你来说是必然的功课,因为你禁不起业力跟妄想的干扰。因为你没有理观的力量,你没有调伏力、安住力。
  
  诸位!你如果是净土宗再加上《法华经》,那叫做两道不可思议。就像蕅益大师说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因为你临终的时候内观,回光返照,安住真如,这个是自性功德力现前;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万德洪名,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当下契入真如。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按蕅益大师的解释,临命终时安住一念心性是最容易往生的。他说,就像一个镜子,你临终的时候最好把自己变成镜子;你可不要把自己变成波浪,你就完蛋了。那你变成镜子,怎么办呢?诸位!临命终那可不是一般的境界,那叫一个内忧外患:外有生死业力,第八识这个时候开始出来作乱了;内有颠倒妄想,你要离开你熟悉的环境、你熟悉的人。你自己都已经百感交集了,外面的业力再刺激你,你怎么保持镜子?这个时候禅定没有用啊,只能靠着观照力了。就是说,临终的时候你能够正念真如,是马上从一种波浪形的妄想变成一道镜子。当我们变成镜子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很容易感应道交了。
  
  其实,理论上是这样:我们不管是不是镜子,你只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定会兑现他的本愿。你这句佛号一念,四十八种功德力对我们来说是现在其前。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应呢?问题是感应不下去。诸位!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佛陀准备好,你没准备好,那怎么感应?你告诉我这怎么感应呢?所以,阿弥陀佛也很着急。你念这句佛号的时候,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是现在其前,但是我们的心是一种波浪状态,我们开始回顾过去、攀缘六道,你就完了。结果不是跟阿弥陀佛感应,而是跟生死轮回感应。
  
  所以,这个地方为什么说难信呢?就是说,它能够在我们的妄想心中创造一种自性功德力,从今以后保护你灭恶生善,从今以后你的成长是坐上大白牛车,快速成长。套一句印光大师说的,“下手易,成就高”。很容易。它不需要禅定,只要你信解。这个地方是讲到果地的功德是难信的。
  
  一个是广大的因地,一个是快速的成就。
  
  其实文殊菩萨在回答的时候,是从理论跟事相两个同时回答,但是他后面的广泛回答是从事相。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他从理论发挥,那佛陀就没有话说了。你都把话讲完了!对不对?所以这个理论的回答,文殊菩萨只能点到为止,他要把大部分留给佛陀出定来说《法华经》。所以他只能够从事相引证,从他自己的经历来证明佛陀即将说《法华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