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求生记 > 第四百二十五章 宁夏庆王府

第四百二十五章 宁夏庆王府

第四百二十五章 宁夏庆王府 (第2/2页)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三月,宁夏中护卫百户姚纯、校尉余丁王伴儿向朝廷告发庆王朱栴有点阅军士,制造军器,购收天文书等等不轨之事。然而此时的宣宗正在全力以赴准备对付二叔汉王朱高煦,哪有空来搭理远在宁夏的庆王朱栴。而且朱瞻基听说这位叔祖最近忙着搜集资料,正在着手编纂一部宁夏的地方志,他哪儿有时间和精力去造反。
  
  但是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在府中急得团团转,他很清楚这位侄孙可不是个好打交道的对象,于是朱栴向宣宗请求入京朝觐。说我要造反,我自己来京师跑一趟,不就没有疑问了嘛。而朱瞻基则迅速致书庆王,告诉他小人诬罔之言,我绝不会放心。皇祖、皇考一直都清楚叔祖忠敬朝廷和藩屏宗社之心,不必自生烦恼。
  
  当年九月的时候,庆王再次请求入朝,表示上次陛下担心我的身体,现在我已经痊愈,想明年春天入京朝觐。按照《皇明祖训》,亲王应该定期入京朝觐。但是九月的时候,宣宗刚刚平定了汉王之乱,在他内心深处不想因为藩王入京再惹出什么麻烦,故而他再次以“远道劳顿”的理由予以婉拒。
  
  到了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朱栴第三次请求入朝。这一次宣宗也先给庆王戴高帽:“今宗室中尊属者叔祖,贤德者叔祖,且素厚爱于予者亦惟叔祖”,致于我本人,想和叔祖见面的心情并无不同。这样吧,等到“国事从容”之时,我派人专程来宁夏接叔祖入京。宣宗这一手太极拳打得确实是炉火纯青。
  
  两年过去了,朝廷方面始终没有动静。朱栴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第四次请求入朝。宣宗只觉得脑壳疼,对这位叔祖的执拗感到不可思议。这回实在不好再用拖字诀,干脆把话挑明吧。朱瞻基回信表示其他宗室亲王也有请求入朝的,侄孙都一概谢绝。如果这次答应了叔祖,于其他亲王那边不好交代。
  
  不过朱栴不知为何还没死心,他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第五次请求入朝。宣宗都已经有些目瞪口呆了,埋头在《皇明祖训》中找寻理论依据时终于被他找到一条:“凡亲王系天子伯叔之类,年逾五十则不朝”。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世子代之”,庆王府可是有世子的。不过朱瞻基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赶紧用这个借口回绝了庆王。
  
  让人不能理解庆王为何会如此执着于入京朝觐。宣德初年还有理由,毕竟有人告他造反,到北京见一见皇帝,可以消除双方之间的疑心。但是到了宣德朝后期,似乎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难道说因为他是在世太祖诸子中,唯一去过北京的亲王,所以心心念念要再去一回不成?
  
  太祖诸子中还在世的不过以下几位:代王朱桂、庆王朱栴、宁王朱权、岷王朱楩、沈王朱模这去去无人而已。沈王是永乐年间就藩的亲王,本身实力微不足道。代王和岷王,一个暴虐,一个无能。至于宁王,则是朱棣、朱瞻基祖孙的心头之患。唯有庆王既有实力,又对朝廷忠心,可以用来作为宗室表率,这也是宣宗对这位叔祖格外客气的原因。
  
  自此朱栴断绝了內迁的心思,也不再过问朝廷的大小政事,把全部精力用在潜心学问、修养身心上来。朱栴本来就“天性英敏,问学博洽,好古博雅,学问宏深、长于诗文”,在太祖诸子中与博学多才的蜀王朱椿齐名,有“蜀秀才、庆秀才”之称。
  
  正统三年(1438年)八月,一生低调内敛的朱栴病逝于宁夏镇庆王府,时年六十一。朝廷得报后,遣使致祭,并赐谥号曰“靖”,称“庆靖王”。次年五月,庆靖王朱栴灵柩归葬于韦州蠡山。虽然生前没有能够返回韦州旧居,但是去世后归葬在此,庆靖王朱栴总算完成了半生的未了心愿。
  
  朱栴去世后,长子、庆世子朱秩奎承袭了庆王爵位,此后朱栴的后代就在宁夏一代代繁衍下去。庆藩在宁夏镇居住的历史长达二百五十一年,共传十世,历任庆王十一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西征,攻克宁夏镇,庆藩最后一代亲王朱倬漼(尚未来得及受朝廷册封)全家都被起义军擒获,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倬漼在山西被处死,明庆藩至此断绝承袭。
  
  目前庆王以是五代,庆靖王朱栴太祖庶十六子,庆康王朱秩煃靖庶一子,庆怀王朱邃坎康庶一子,庆庄王朱邃塀康庶二子,庆恭王朱寘錖庄庶一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