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求生记 > 第四百二十五章 宁夏庆王府

第四百二十五章 宁夏庆王府

第四百二十五章 宁夏庆王府 (第1/2页)

自弘治元年起,章子俊就在考虑要寻找一个能给子孙后代安居乐业的地方,寻一处天高皇帝远之地,那就是往西,银川平原就是最好之地,黄河南北贯穿,形成了较大的冲积面,历来为塞上重要地区。
  
  明太祖朱元璋又在此置宁夏府,立宁夏卫,隶陕西都司,徙民5万充其地,后增宁夏前、中、左、右共计五屯卫。宁夏镇配置总兵官、副总兵、参将等各级官吏,总兵官挂征西将军印,有马步军实数37800多人,战马13800匹。
  
  考虑到银川有大明宗室庆王府在,成为当地最大的势力。所以最好就是把家搬到贺兰。贺兰卫地处黄土高原西北内陆、银川平原青铜峡引黄灌溉区中部,黄河入境而过,沟渠纵横交错,地势复杂,难保将来子孙后代不济之时可屯兵,可依靠黄河实现农产区,工业区,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分为贺兰山地、山前洪积平原、黄河近代冲积平原及其它风沙地和大量引黄灌溉区及黄河水面。也是易守难攻之地,西部贺兰山地和银川盆地直接过渡,形成一个高度,对防守有利。
  
  当然章子俊不需要面向西部贺兰山的防守,而是面向对东部及南部的防守,正好跟当前大明防守相反,因为贺兰山的山口真的是太多了。“谿径可驰入者五十余处”。
  
  由于贺兰山并不是石墙一堵,裂开的山口众多,成为虏寇自由出入,当然也鞑靼骑兵冲入银夏的便径,冬季黄河冰封,就能踏冰而过攻击河套内,深入盐池,定边,固原。
  
  这么多山口,都派兵驻守就有些困难了,所以,大明戍边驻守官就奏请修筑长城。于是,在贺兰山各个山口的南北山脊处,就陆续竖起了一条巨大的边墙。它们相互连接在一起,配合以墩(烽火台),构成了一条延绵几百里的防线。
  
  章子俊挑中贺兰卫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能蒙蔽朝廷。表面上是为朝廷守边,当前银川卫的卫所制已经崩坏,天顺年间,鞑靼多次踏冰越过黄河,侵入河套内,所以大明为防卫北部边地,设置了九边,银川便是其中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是平安镇已经不适合居住,工厂太多,污染也就大了,只因古人意识不到什么是环保,所有的工厂作坊全是烧煤,往外排烟想想就头痛。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大明王朝开国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庆王朱栴。朱栴虽然也是洪武年间的九大塞王之一,但他自就藩之后从未领兵作战,反而是以诗文学问见长,被人称为“才子王爷”。因此朱棣在靖难之后,对这位弟弟倒是非常照顾。永乐朝后期,大批适龄的宗室子孙一直没有得到册封,
  
  永乐五年(1407年),成祖为了表示对于十六弟的关怀,特别遣派内监、工部、钦天监等官吏前往宁夏,督促营造已经修了五年还没有完工的庆王府。但庆王府久久不能完工其实是朱栴的拖延之计,他一点也不想住在宁夏镇这个边境之地,内心思念旧居韦州,所以自己暗地里让建造工程拖拖拉拉,无法完工。
  
  朱棣却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一口气册封朱栴诸子为庆世子、真宁王、静宁王、安化王和岐山王。此外庆王在洪武年间的岁禄只有五百石,永乐年间恢复到一万石,米钞三七兼支。
  
  在成祖大张旗鼓地派人前来宁夏,为庆藩完成王府修造事宜时,朱栴哭笑不得,只得上书朝廷,言明自己的意思,请求移藩回韦州旧地。成祖接到奏报后,出于安定边防的考虑,没有同意朱栴的内迁请求,致书劝慰朱栴,要他以亲藩职责为重,坐镇边塞,为国家承担防卫边疆的重担。
  
  既然皇帝兄长这样说,朱栴也无法,只得留驻在宁夏城,并真正开始建造庆王府。经过数年扩建,宁夏庆王府于宁夏镇城南薰门内大街建成,成为河套地区最为壮观宏伟的建筑,号称塞上第一、北疆园林。
  
  虽然没有达成移藩的愿望,但是朱栴自小性情温和内敛,遇事低调惯了,不大喜欢强辩纷争,之后就把搬家的念头深藏心底,不再向成祖念叨。
  
  成祖虽然处于边境防御的目的,在宁夏镇一定要亲王坐镇,建藩在此,但是他一方面十分赞赏这个朱栴这个小弟弟低调不惹事、服从安排,一方面也觉得朱栴有学识、“忠孝谨慎”,不能过于苛待了;所以成祖虽然没有直接允许他移藩韦州,但同意他每年夏天可以率王府内眷及属官前往韦州避暑,相当于变相的同意了其内迁移藩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