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日渐强盛 (第2/2页)
“这些金银器和锦彩、绢帛,最少值钱七万贯。”崔恕补充道。
刘继隆闻言颔首道:“你们两人和十州刺史各领金器一件,每镇都尉领银器一件,余者存入库中。”
“军中旅帅及以上者,各赏锦彩一幅。”
“都护府治下将兵、直白,每人领绢帛两匹。”
刘继隆没有再贩卖朝廷的赏赐,而是将它们大方的赏赐给了陇右军中的所有弟兄。
高进达闻言脸色生变,只是他想到自己在都护府的资历太浅,没敢直接开口。
崔恕也是如此,但张昶不同。
“节帅,您把东西都给我们了,您呢?”
张昶听到刘继隆把金银器和锦彩都给了他们,面露难色。
刘继隆闻言爽朗笑道:“我要那些没用,也该让弟兄们的衣柜里多几套绢帛的衣服了!”
他笑声爽朗,正堂内外的兵卒忍不住朝他看来,欲言又止。
显然,他们都听到了刘继隆的话,心中感动难以言表。
高进达闻言只能叹气道:“便如节帅所说这般吧,不过节帅如今毕竟是陇右观察使,仅穿绢帛的衣服,还是有些寒酸了。”
“过些日子下官请王焘从剑南道采买些蜀锦为节帅制衣,望节帅不要拒绝。”
“好!”刘继隆也痛快答应了,笑着道:“我先为你们试试,看看这蜀锦的衣服穿上后是什么感觉。”
“若是不错,待日后收复鄯廓二州后,我给都护府内所有人购置一匹蜀锦!”
刘继隆这般说着,高进达与崔恕却对视苦笑。
哪怕材质一般的蜀锦,其价格也能达到一匹十余贯。
军中兵卒与直白数量近一万八千,若是每人购置一匹蜀锦,那需要付出的钱粮可太多了。
他们知道刘继隆言出必行,只能苦笑着等日后劝劝他。
相比较他们,张昶对蜀锦的价格并不熟悉,因此并不觉得有什么。
此刻的他,只在意什么时候收复鄯廓二州,因此在刘继隆开口后,他便激动作揖道:
“节帅,我们什么时候收复鄯廓二州?!”
随着他询问,高进达与崔恕也将目光投向了刘继隆。
按照此前收复各州的频率和速度来看,他们理应在明年秋收前后收复鄯廓二州。
不过这次他们猜错了,因为刘继隆摇头道:“先修养两年,恢复陇西生产再说吧。”
他的话如冷水,将张昶的热情浇灭,但张昶立马单膝下跪作揖,表示决心:
“节帅,我和老陈、老马出兵,只需要五千兵马,便可拿下鄯廓二州!”
闻言,刘继隆依旧摇头道:“眼下好不容易敲定与山南的口马贸易,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将山南境内的饥民迁徙到陇西才是。”
“况且我也不想这么快的进攻鄯廓二州,若是能将他们说服迁往土浑、多麦、维西(维州以西)之地,那自然是最好的。”
“这件事情,我已经交给了尚铎罗去做,他会派人去廓州与尚婢婢交流的。”
“在此之前,我们的重心还是得放到饥民迁徙这件事上。”
话音落下,刘继隆目光看向高进达:“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金银铜钱?”
“各类金银铜钱折色后,差不多值二十二万贯。”高进达回应道:
“此外,王焘已经带着两千多名饥民在利州境内,过些日子便会进入武州。”
“这两千多饥民,不知节帅要迁往何处?”
“徙来临州的长乐县吧。”刘继隆不假思索道:
“长乐人口仅五千余,但当地能开垦的土地却多达三十余万亩。”
“将这两千余口饥民迁往长乐,随后按照每户耕牛一头发放即可。”
刘继隆话音落下,但高进达却作揖道:“节帅,耕牛之事得商议才行。”
“怎么了?”刘继隆不解,而高进达却看向崔恕,崔恕则是作揖解释道:
“节帅,河陇百姓多有放牧的经验,因此在驯化黄牛为耕牛,以及照顾耕牛上的经验都比较多,每户一头牛也照顾得过来,不过……”
崔恕深吸一口气,随后继续道:“上次从三川迁往叠州的四千余口百姓在登籍造册,发放耕牛后,竟然有五十七户百姓将耕牛养出了病。”
“这还是厝本刺史发现得早,如果厝本刺史发现的不及时,恐怕养百姓会把耕牛养死。”
“这是怎么回事?”听到这种事情,刘继隆眉头紧皱,甚至想到了许多阴谋论。
然而不等他细想,崔恕便解释道:
“这些三川的饥民,许多没有驱使、照顾过耕牛,向来都是人力耕地种田。”
“衙门把耕牛发给他们后,他们许多只懂得驱使耕牛,而不懂得照顾耕牛。”
“且不提照顾耕牛所需的一些疫病法子,单说为耕牛清洗、保暖,如何清理牛舍,如何挑选秸秆他们都不知道。”
“正因如此,叠州才会出现那么多病牛。”
崔恕解释过后,刘继隆这才知道,这些养护牲畜的基本知识,却也不是人人都懂的。
“你觉得应该如何?”刘继隆询问崔恕,崔恕则是已经有了腹稿。
“对于这些迁徙而来的饥民,下官建议按照每三户一头耕牛,共用一间牛舍。”
“除此之外,每个饥民乡都要迁入最少两户城中百姓,以此来应对牲畜疾病,也能教导饥民如何照顾耕牛。”
“这耕牛生耕牛,小牛犊三年便能承担起耕地的任务,如此五年后,基本就能做到每户都有一头耕牛。”
“此外,由于我们将许多驯化的黄牛、挽马都交给了百姓,因此下官建议对百姓定下规矩,例如衙门发耕牛一头,百姓需要在五年后还三头小牛犊。”
“如此一来,前后只需要八年时间,不仅每户百姓都能有一头耕牛,衙门手里的耕牛也将越来越多,挽马亦是此等政策。”
崔恕制定了牛政和马政,刘继隆听后觉得后不错,但五年后还三头还是有些苛刻。
“改为六年后还三头吧。”
“是……”
眼见刘继隆同意,崔恕松了一口气,而刘继隆紧接着说道:“饥民的事情,你们得多上心。”
“接下来的安置便按照岷州、河州、临州、渭州、成州、武州的顺序来。”
“每州最少要迁入五千饥民,剩下的到时候再说。”
“是!”三人作揖,而此时刘继隆却见大门外走来一名甲兵。
那甲兵走到院中对堂内作揖,拔高声音道:“节帅,曹押衙回来了!”
“传他进来!”听到曹茂回来了,刘继隆连忙传召他。
高进达与张昶、崔恕都已经知道了刘继隆为什么派曹茂去兴元府,因此便没有留下,起身告退,各自返回了各自的衙门去。
在他们离开的同时,曹茂也从大门走了进来,风尘仆仆。
“节帅!”
曹茂一边朝正堂走来,一边对刘继隆作揖。
刘继隆爽朗笑道:“去了几个月,倒是长胖了些,看来你在兴元府过得不错,早知道便让你留在那里了。”
“节帅哪里的话……”曹茂面露尴尬,这让刘继隆以为他脸皮薄,却不想曹茂正在盘算其它。
“此次你前往兴元府,安抚好了封敖和杨知温他们,让口马贸易得以进行,当记你一功。”
刘继隆想夸夸曹茂,给他台阶下来,却不想曹茂低下头去:“节帅,末将未能拒绝封尚书。”
“什么?”刘继隆还没反应过来,反倒是曹茂上前支支吾吾道:
“节帅,小七娘子温柔知性,知书达礼,是个能镇住内院的女子,您要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