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因地制宜 (第2/2页)
这些商贾倒是不曾见过这种茶制品,他们放在口中咀嚼,片刻后又在李骥行云流水的泡茶动作中,见到了炒茶变为茶水的过程。
炒茶的萌芽在唐代,可完整的制茶手艺却要等到明代才能完善。
对于陇西的炒茶,商贾们大多抱以新奇的态度来品尝。
当苦涩的茶水进入口腔,众人眉头微皱,直到茶水回甘,他们的眉头才慢慢舒展,随后眼前一亮。
“不错,这炒茶别有一番滋味。”
“若是作为商货流入山南、剑南等道,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贵品。”
任何一种商品流入市场,前期都需要大量的宣传的投入,但这群人恰好有钱又有人脉。
对于他们来说,推广炒茶并非是什么难事,而挽马、乘马和羊群更不用说,都是山南道和剑南道紧俏的货物。
只要刘继隆出售,他有多少,他们就能收多少。
“诸位既然满意,那我们便定下时间和地点。”
刘继隆面对众人商量道:“井盐依旧在成州买卖,而炒茶却是需要到武州买卖。”
“至于挽马、乘马和牧群,则是需要前往临州买卖。”
“不过请诸位放心,武州不出一个月便是我的囊中之物,届时我治下的河临渭兰成武等六州之地,官道必然畅通无阻,不存在有番贼、草寇对诸位造成威胁。”
“除此之外,诸位但凡要出发,我都会派甲兵礼送出境。”
他与诸多牙商讲好条件,随后继续说道:“诸位这次来成州,有的生意做成了,有的没有。”
“今日我既然摆宴,那就先把生意敲定。”
刘继隆从身旁军吏手中接过文册,随后开口道:“成州尚有二千四百六十六担盐,按照此前价格,每担百斤,每担八千三百钱,诸位看看能吃下多少?”
“我要五百担!”的山南西道俞从晖率先开口要走了五百担。
见状,剑南道的王焘,山南东道的任泽,吴俊等人先后将剩下的一千九百余担瓜分。
不多时,刘继隆手中便多了两万四百六十余贯钱。
生意敲定,庖厨也准备好了菜肴,刘继隆当即命人传菜。
很快,正堂内四张桌子摆满了炒菜,而诱人的香味与炒菜的口感,无疑让这些走南闯北的商贾拍案叫绝。
刘继隆见状,也干脆说道:“我需要在外经营酒肆,若是诸位愿意合作,我出庖厨,诸位出人脉和钱粮,我们将酒肆开满剑南、山南等道如何?”
在座的都是心思活络之人,眼见刘继隆提出合作,他们自然不敢拒绝,何况这些菜肴味道确实不错。
见状,众人纷纷叫好,而刘继隆也提出了七三分利。
七成归出钱的诸商,三成归出人的刘继隆。
对于酒肆,刘继隆并不指望它们赚钱,他要的只是一张情报网。
有这些商贾帮衬,即便每个州只有一家酒肆,自己也能知道剑南、山南等道每个州的情报。
商贾们倒是没见过这么好说话的藩将,先后朝刘继隆敬酒。
刘继隆举杯陪饮,席间气氛无比热闹。
只是这种热闹很快被急匆匆走入衙门的甲兵打断,而李骥见状立马起身,前去询问发生何事。
不多时,李骥皱眉听完甲兵所言,连忙快走来到刘继隆身旁,躬身低语道:“刺史,洛门道有急报。”
“好。”刘继隆心里一沉,但面上不露山水,笑呵呵的起身举杯道:“诸位吃的尽心,我有些军务需要处理,便由我家成州耿刺史陪诸位吧!”
“使君哪里的话!”
“使君军务繁忙,若是有用得着我们的,尽请吩咐。”
“我先敬耿刺史一杯!”
“耿刺史……”
刘继隆将耿明介绍给了众人认识,随后起身带着李骥往内堂走去。
几个呼吸后,二人远离正堂,李骥沉声开口道:“那高骈派蔺茹真将率精骑一千截断了通往陇西的旧道。”
“……”刘继隆闻言皱眉,呼吸间很快冷静下来。
“我此前就想过这次可能会截断退路,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刺史,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李骥有些担心,可刘继隆却安抚道:
“无碍,高骈虽然截断我军后路,但这陇南之地又不是只有一条路。”
“我本以为收复成州会死伤不少兄弟,好在局面没有我预想的那么糟糕。”
“昨夜军中伤亡多少弟兄,可曾统计好了?”
他询问李骥,李骥也不假思索的回应道:“阵亡三十二名弟兄,伤残二百一十七人,其中一百八十二名弟兄只是轻伤,不碍事。”
“此外,那一千番兵中也有二十五人阵亡,重伤残疾八十二人。”
闻言,刘继隆略微皱眉。
这些番兵不过跟在陇西军身后打打顺风仗,结果伤亡都快接近百人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开口道:“阵亡与伤残的将士,不论汉兵还是番兵,统一按照正常的抚恤发放。”
“此外,留下此次随军出征的渭州镇两团兵马,与伤兵一起驻扎成州,供耿明调遣。”
“成州那些投降、俘获的一千五百多名番兵,让耿明自己挑选,裁汰老弱与偷奸耍滑之辈,只留下六百人即可。”
“另外留下六百套甲胄,命耿明再募六百汉兵,设成州镇,其余甲胄等我打通返回河渭官道再处置。”
“末将领命!”
刘继隆三言两语便设立了成州镇,而镇中驻兵依旧是一镇三军九团,一千八百人的编制。
以成州两万人口的情况,养甲兵一千八百人,百姓负担不免有些沉重。
但好在成州有井盐之利,加上钱粮充足,养兵一千八不成问题。
简单吩咐过后,刘继隆这才继续说道:
“我们要返回渭州,唯有走宕州、岷州这条官道,而武州又是必须收复的地方,所以我准备集中主力进攻宕州,走宕州攻取岷州,而武州则是交给你和王思奉,你有没有信心?”
闻言,李骥连忙挺直脊背:“请刺史放心,若无法收复武州,末将自斩头颅谢罪!”
“你要多少兵马?”刘继隆询问李骥,李骥思考过后才道:
“末将看过狄道衙门里的《元和郡县图志》,那武州辖三县,在开元年间不过一万五千余口人,而今遭番贼祸害,人口更少。”
“虽说当地有擢茶之利,但茶田不多,主要以蜡烛、椒(花椒)、布为贡赋,能养兵马不多。”
“末将只需要二十台投石机,二百精骑及五百甲兵,一千五百民夫即可!”
李骥做出许诺,刘继隆闻言颔首:“你现驰往上禄,那里有五百精骑和五百甲兵。”
“我准你带走二百精骑与五百甲兵离去,再在当地募民夫一千五百人。”
“至于十五台投石机,准你率三百番兵从此地驭挽马车而去。”
刘继隆一前一后给了李骥一千汉番甲兵精骑,民夫一千五百人。
这等实力,拿下武州问题不大。
“刺史,我拿下武州后,应该如何?”
李骥作揖询问,他可是记得他是岷州刺史,而今刘继隆收复岷州,可他却不能随从,自然要询问清楚。
催次,刘继隆沉吟道:“王思奉虽然自山丹便跟随我们,但毕竟经历不多。”
“你若是收复武州,暂且与他镇守武州,待我返回渭州,再行考虑。”
“末将领命!”李骥作揖应下,刘继隆也颔首道:
“好了,你先去把耿明唤来,随后便与王思奉调动番兵,护送投石机往上禄而去吧。”
在刘继隆的交代下,李骥急匆匆向外走去,不多时便消失在了长廊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