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179章 国之所殇

第179章 国之所殇

第179章 国之所殇 (第1/2页)

“哞……”
  
  四月间,随着浩浩荡荡的春耕开始,无数耕牛、挽马再度被套上了犁轭,在百姓的驱使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耕种。
  
  渭水河畔,几丈高的大水车运转起来,将渭河之水取出,流入高高的竹渠,最后流进水渠之中。
  
  一座水车,便能灌溉数百亩耕地,而陇西县外的耕地也经过不断的开荒、复垦,恢复到了昔日的巅峰。
  
  百姓们欢声笑语,昔日的麻木早已成为了历史。
  
  尽管他们依旧身穿破旧布衣,可却将布衣洗的十分干净。
  
  一身干净的装扮,代表的是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在这样热火朝天、欢声笑语的环境下,就连朝廷送来的那些囚犯,也不自觉的变得淳朴了起来。
  
  “刺史,刚才又抓到了一名间客,算上过去一个月抓捕的,已经是第十八名了。”
  
  陇西城马道上,陈靖崇不紧不慢走到了刘继隆身后,诉说着他们对间客抓捕的成功。
  
  刘继隆听后颔首,目光却一直在城外的百姓身上。
  
  不多时,南边来了五名轻骑,他们直奔城门而来。
  
  田间有百姓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也无心回应,径直冲入了城内。
  
  这一幕看的刘继隆皱眉,不免出声道:“让下面的弟兄对百姓态度好些,你看看……像什么样子。”
  
  “是!”陈靖崇作揖应下,可是不等他与刘继隆继续交谈,王思奉的身影便出现在了不远处。
  
  他急匆匆走来,脸上浮现喜色,这让刘继隆苦笑道:“看样子是我错怪刚才那几个弟兄了。”
  
  陈靖崇来不及回应,便见王思奉走过来作揖道:
  
  “刺史,陈瑛他们派几位弟兄先回来汇报消息了。”
  
  “这是陈瑛的手书,请您过目……”
  
  刘继隆闻言接过,一目十行看了个大概,末了才笑道:
  
  “你们的刺史之位落实了,另外州库又要存入十万匹绢了。”
  
  “好!”听到刘继隆的话,王思奉与陈靖崇纷纷叫了声好。
  
  刘继隆没有提及关于自己官职的问题,毕竟他本来就不奢望陇右节度使。
  
  现在陇西十二州的刺史之位落实,他也就有了收复其余九州的正统性了。
  
  想到这里,他将手书收回信封之中,而后对陈靖崇他们吩咐道:
  
  “陈瑛明日会在天雄军的护送下,带着十万匹绢和擢赏我的官服前来,你且派人招呼,若是有人询问我的去向,便说我前往河州,代我收下官服便是。”
  
  “是!”
  
  刘继隆可不想对那所谓的天使稽首,因此让陈靖崇帮自己稽首就行。
  
  见陈靖崇应下,刘继隆继续说道:
  
  “我在渭州耽搁太久了,明日接了圣旨,取了那十万匹绢后,便按照此前规制,将各军兵马连夜调动前往各州。”
  
  “记住,动作要轻,别让那三千多人知晓。”
  
  “如此等他们抵达各州,再见各州兵马的时候,便会误判我军数量。”
  
  “另外调动的兵马需要注意,别让熟面孔与他们碰面。”
  
  刘继隆交代着陈靖崇、王思奉。
  
  二人闻言当即应下,而刘继隆也返回了衙门,安心休息等待前往临州。
  
  翌日,如刘继隆所说那般,天雄军的王重任率领五百天雄军精骑与三千民夫,驱使着马车将十万匹绢运抵陇西城外。
  
  陈靖崇、尚铎罗等人率领城中数十名旅帅及以上将领在城门摆上香案,等待接旨。
  
  “刘使君呢?”
  
  王重任下马皱眉张望,陈靖崇却作揖道:“我家使君数日前往河州去了,由我代领圣旨。”
  
  见状,王重任也没有过多纠结,拿出圣旨宣读道:“河临渭三州防御使刘继隆接旨!”
  
  “臣……领旨!”陈靖崇跪在了蒲团上,稽首听旨。
  
  “门下,闻河临渭三州防御使刘继……”
  
  王重任宣读着圣旨内容,跪下的诸将原本十分激动,但听到刘继隆没有获得陇右节度使的官职后,立马就小声议论了起来。
  
  若非刘继隆提前交代过让他们不要闹事,他们恐怕会当场质问王重任。
  
  饶是如此,他们的议论之声也让宣旨场面变得嘈杂。
  
  王重任脸色一黑,却没敢喝止他们,只是硬着头皮读完圣旨内容,最后将圣旨交到了陈靖崇手上。
  
  “诸位的官服及靴履、笏板都在马车上,此外,至尊所赏赐的十万匹绢也在此。”
  
  王重任絮絮叨叨说完,陈靖崇也缓缓起身,用匣子将圣旨收了起来,随后开始安排人马搬运绢帛。
  
  不到一刻钟,十万匹绢帛尽数搬走,王重任见状也不逗留,而是趁着时间充足,率领人马返回了武山县。
  
  与此同时,跟随他们而来的陈瑛等人也得到了热烈欢迎。
  
  “陈瑛,好样的!”
  
  “小子,够精神,这次你们辛苦了!”
  
  “陈瑛……”
  
  一时间,掌声与夸赞声将他们“淹没”,陈瑛则是尴尬挠头道:“对了,我还有一件事需要禀告刺史。”
  
  “我带你去!”陈靖崇示意他跟上。
  
  见状,陈瑛立马明白了刘继隆的去向,也知道了自家使君只是不想出来接旨而谎称去了河州。
  
  他跟上陈靖崇的脚步,不多时便前往了陇西衙门的内堂,并见到了正在书房练字的刘继隆。
  
  “刺史,陈瑛他们回来了。”
  
  “进来吧……”
  
  陈靖崇站在书房外作揖通禀,刘继隆颔首示意他们进来,随后放下毛笔,吐出一口浊气后,立马笑着走向二人。
  
  “辛苦了!”刘继隆拍了拍陈瑛双臂,上下打量后笑道:“倒是在长安吃胖了。”
  
  陈瑛闻言爽朗笑了笑:“遇到了个郎君,每日请我们去酒肆吃些饭食,故此便胖了。”
  
  “对了刺史!”陈瑛突然想到了自己应该禀告的一件事,因此连忙作揖道:
  
  “秦州刺史薛逵被调回长安了,神策军的虞侯高骈得到了拔擢,成了秦陇二州刺史,兼天雄军节度使。”
  
  得知高骈将留在陇右和自己打擂台,刘继隆略皱眉头,只觉得有些棘手。
  
  朝廷留高骈在秦州,肯定是用来掣肘自己的,而秦州又能直接走官道前往成州,并且秦州的上邽距离成州的盐井只有一百里。
  
  如果自己进攻盐井的动向被高骈察觉,那很容易被高骈反制,甚至弄丢盐井。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能将此事搁置,先安排当前的事情。
  
  他目光看向了陈瑛,紧接着开口道:“把你们去长安调查的那些情报,都与我说说。”
  
  “是!”陈瑛连忙应下,随后开始向刘继隆说起了他们这大半年来,在长安打探到的各方消息。
  
  例如裴休的漕运、盐铁制度改革,以及河东诸胡遭节度使欺压,还有毕椷招降党项等大小事情。
  
  总的来说,如今大唐的情况还算好,毕竟有着唐武宗李炎和宰相李德裕的改革,大唐还是挽回了不少颓势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也是刘继隆为什么不敢与唐廷直接翻脸的原因。
  
  不过等到李忱驾崩,唐懿宗继位开始,大唐就会逐渐在天灾人祸的打击下,每况日下,直到人心向背。
  
  刘继隆并不着急,如今的他不过才二十一岁,还有足够的时间熬死李忱,蛰伏陇西,以待天时。
  
  只是在此之前,他必须让陇西重新拾回“陇上粮仓”的美名。
  
  “刺史,我们要不要在长安弄个进奏院?”
  
  听完了陈瑛分享的各种情报后,陈靖崇便动起了在长安置办进奏院的想法。
  
  “不弄!”刘继隆不假思索的否决道:“弄个进奏院,起码要花费几千贯。”
  
  “如今我们手里虽然有十四万匹绢,但犒赏还没发,而且陇西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花钱。”
  
  “进奏院是要置办,但不是如今,而是要等到我们有足够底蕴的时候再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