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陛下北上幽州,不是要打高句丽是什么? (第2/2页)
“粮草军械没有动的?”
“没有提及。”
李承乾让李治把急递拿来,看了一圈,也没有发现文中有调动内容的暗示。
这看来,要么是李世民没有干高句丽的想法。
要么李世民可能还在犹豫。
“稚奴,把裴行俭叫来。”
“哦……。”
李治有点疑惑,叫裴行俭干什么。
裴行俭这次率领一千太子卫队,随行扈从。
“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道:“裴行俭,你传孤的教令,马上飞书长安留守的太子卫队。”
“告诉薛礼,命太子卫队全副武装,开拔至洛阳。”
“随时注意陛下的动向,一旦陛下去幽州后,立马至太原驻守。”
李治露出震惊之色,哥哥这是要干什么?
裴行俭虽有困惑,但领了教令下去。
“稚奴。”
“笔墨伺候!”
李承乾道。
李治急忙摆好东西,却见哥哥根本不动。
“我说你写……。”
“哦!”
李承乾写了好几份信。
给房玄龄的,给长孙无忌,还有给李孝恭的。
调动太子卫队,来江南没什么事。
但去洛阳,还要去太原。
那就不一样的。
方方面面,李承乾都要考虑到。
他很担心李世民一时冲动,调动山东筹备的兵马,跟高句丽开战。
跟高句丽打,李承乾其他不怕,就怕李世民打不下来,吃了败仗,从而造成心态失衡。
这东西难以捉摸,李世民要是心理出现问题,就麻烦了。
“再给陛下写一份奏疏。”
“我预计在七月底,八月初北上河南道。”
“太子卫队调动……。”
李承乾调动太子卫队的权力,李世民难以干预,但该给他说的。
这是防止产生误会。
至于为什么江南不全带,去山东要带。
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万一,太子是害怕山东世家呢。
这个观点,可就让山东世家难受咯。
“最快速度送去。”
“是!”
……
长安。
房玄龄挑灯夜读,茶水是一壶接一壶的。
陛下与太子不在长安,他万事都要做的小心翼翼,不漏贻误。
“阿耶。”
“江南急递。”
房遗直喘着粗气说道。
“怎么了?”
房玄龄接过急递,背过身去,查看漆封完好,这才将急递拆开,一目十行看完,脸色微微一变。
“阿耶,出什么事了?”
“太子要调动卫队去洛阳。”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房玄龄说道。
“啊?”
“这是为何?”
房遗直惊声道。
“这不是你过问的。”
房玄龄看了看天色,道:“看来今晚是不用睡了。”
第二天。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还有李孝恭碰头。
“收到了?”
“收到了。”
李孝恭叹道:“殿下怀疑陛下北上幽州的意图。”
“我就说该把我给带上的嘛。”
“这下好了。”
长孙无忌道:“现在说这些都晚了。”
“陛下的意图,大家心里都有数。”
“我们应该尽早做准备。”
他们得知陛下要北上幽州,几乎都下意识的想到高句丽。
因为这太明显,太有倾向性了。
“房相,你什么看法?”
房玄龄顿了顿,道:“洛阳,太原都储备有军械粮草,若是陛下真要动手,应该会先调这两地的。”
“不过,暂时没有征兆,我们先请示陛下,再作定夺的话。”
“圣意,我等不能妄加揣测。”
太子可以怀疑,他也能做。
调动的是太子卫队,可没有动用朝廷的力量。
他们作为臣子,留守长安的,却不能靠揣测做事。
“房相这话有理。”
“那就请示陛下吧。”
……
太原。
李世民外出归来休息,刚坐下,就收到长安的奏报。
他看了一眼,就丢到一边。
“上官仪,你说我的意图,就这么明显吗?”他很是纳闷。
太子知道,长安官员也知道。
还好魏征不在根前,否则,怕是早就怼他脸上来了。
这在外的自在啊。
上官仪:“……”
陛下,不是明显,你就差直接下令了。
幽州什么地方?
再往北就是高句丽,你其他地方不去,去幽州,要干什么不是人尽皆知的嘛。
大家没挑破罢了。
“陛下真有对高句丽动手的心思。”
刘仁轨低声道:“还是尽快下令才是。”
“没有,我就是想去看看。”
李世民嘴硬道:“幽州也是我大唐的大好河山,我看看怎么了?”
“太子要调就让他调。”
“长安要干什么,我知道就成了。”
额。
陛下这是真要打啊。
“上官仪,原话回复长安。”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