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这气氛,多热烈! (第1/2页)
林朝阳觉得等他回香江了,让《联合报》副刊的记者去香江采访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林海音却坚持要在大陆采访。
这里面自然是有说道的。
明面上的原因是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刚刚公布,正是大家关注热情最高的时候,抓紧时间做采访可以抓住观众的眼球,
等林朝阳在大陆待上几天,再回香江接受采访,然后采访见报,黄花菜都凉了。
而林海音坚持这么做的深层原因,还跟三年前的一桩公案有关。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之际,湾岛《自立晚报》派出记者经由日本赴陆采访,受到了大陆的热烈欢迎。
却在岛内引起一片哗然,岛内ZF宣扬赴陆采访的两位记者违反了湾岛刑法等相关法律,要给两人判刑。
好在当时因为新闻界、文化界大量知名人士的声援,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自立晚报》事件之后,岛内对记者赴陆限制得更加严格。
在很多湾岛人心目当中,赴陆采访由此也变得具有了很强的象征意义。
而在诸多媒体和记者那里,这件事也变成了类似于古代御使为前程奋力一搏的邀名之举。
之后的几天里,林朝阳继续参加活动。
这几天时间里,全国各地几十、上百家媒体都报道了他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新闻,消息传遍了国内的大街小巷。
他参加活动的所到之处,文学青年云集景从,人山人海,掌声鲜花不断,简直成了文学偶像。
为经历过亚运会的国内民众又结结实实的提了一把士气。
这期间,《联合报》副刊一直在为记者赴陆采访而努力。
直到10月下旬,《联合报》副刊的记者终于飞到了燕京。
为了以示隆重,这次的采访《联合报》副刊由症弦这个主编带头,带了两位记者来到燕京。
按照现在的规定,症弦等人必须先由记协接待,在记协同志的陪同下方可进行采访。
记协本来想把采访安排到比较高大上的场合,比如燕京饭店或者是长城饭店,可症弦却要亲自拜访林朝阳。
这天上午,一行人乘车自东长安街而来,路过了天安门广场,车子调了个头后才拐进了大六部口街。
「林先生住的地方离天安门很近啊!」症弦问。
记协的曹逸文笑着说:「确实,这片放在以前可是正经的天子脚下,而且朝阳同志家的院子可不一般。」
和症弦同行的两位记者身兼编辑职务,一名叫苏伟贞,是个中年男子,一名叫于碧霄,刚到副刊两年的年轻女子。
于碧霄听得此言露出几分探询的目光,自到大陆来,入眼有不少高楼大厦,
但低矮的平房更多,她可不认为林朝阳的居所能有多不同。
车子停在小六部口胡同口,几人下车步行,刚走了一阵,便看到一处院门开的所在,里面隐约有热闹的人声传来。
疝弦几人好奇的往院里打量了一眼,没看到院内有人,只看到门口挂着个牌子,上写着「作者之家」。
弦看着这个牌子问曹逸文,「这里是————
「这是朝阳同志家的西院。朝阳同志热情好客,家里一向客人多。
燕京的作家、编辑们经常在这里聚会,外地的作家如果进京,想到的第一个地方也是这里。
他家这院子有个外号,叫‘民间文协’,文协你们知道吧?」
痤弦点头,「了解。”」
「看来林先生在文学界的人缘很好。」
苏伟贞说:「林先生是个林海音一样的人物。」
五六十年代,林海音家的客厅号称是「湾岛的半个文坛」。
症弦微微颌首,颇为认可苏伟贞的评价。
几人驻足在西院门口,停留了一会儿,才接着往胡同内走去。
来到东院门口,这里的院门依旧是开着的。
苏伟贞注意到门媚上挂着的「寻味斋」匾额和对联,没等他开口问什么,曹逸文扣响了门环。
等了片刻,院里跑出来个年轻人。
「朝阳同志在吗?我是记协的曹逸文,昨天和他通过电话。」
年轻人说道:「在。几位快请进!朝阳老师已经说了,今天有客人来。」
年轻人把曹逸文几人让进院子,又热情的自我介绍道:「我叫于华,正巧写了部,来让朝阳老师帮我斧正斧正。」
曹逸文有些意外,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竟然是于华。
他跟于华寒暄后,又将于华介绍给弦几人,说:「这也是我们大陆比较有名的青年作家。」
弦微笑着说:「知道知道。」
于华大咧咧的问:「您还知道我?」
「当然知道。这两年开始,湾岛一些出版商出了不少内地作家的,多是结集出版,我们《联合报》副刊也转载了一些文章。」
于华笑着说道:「真是没想到。」
打过招呼,闲聊了两句,弦问于华,「今天还有别人在吗?」
「没有。上周我把稿子交给朝阳老师,赶上今天周末,本想着来问问朝阳老师觉得怎么样。我事先不知道你们要来。」
于华说着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神色。
几人说着话的功夫,刚拐进垂花门,便见着气质柔和的男子从内院走出。
「不好意思,有失远迎!」男子见着几人快步上前。
「朝阳同志您好,我是昨天跟您通过电话的曹逸文。这位是湾岛《联合报》
副刊主编弦,这二位是编辑苏伟贞、于碧霄。」
「欢迎欢迎!」
林朝阳与症弦几人握手客套一番。
于碧霄的眼神在院里四下扫视,感觉院子确实很气派。
她尤其对院子里的金鱼缸和树感兴趣,因为这让她想起了林语堂对四合院的描述:
在那里每一所房屋有一个院子,每一个院子中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棵石榴树。
可惜院里没有石榴树,只有两颗高大的法国梧桐。
「院里怎么没种石榴树?」于碧霄突然问了一句,多少有些冒昧。
林朝阳微笑着回道:「西院有石榴树,这里原本种的就是法国梧桐。这两棵树来的比我早,是真正的主人。」
文人的雅致扑面而来,令弦几人不禁暗自佩服。
林朝阳又将几人让进了正房,于华代劳倒完茶,安安静静的缩在角落里,一点没有走的意思。
林朝阳瞟了他一眼,知道他是想看热闹,也没说什么,
症弦几人远道而来,当然不能一上来就采访,他和林朝阳都认识林海音,有了这个共同认识的人,话题就有了。
聊了一会儿林海音,弦又跟林朝阳说起了他那几部在湾岛的一些评价,捡的全是好评说,气氛十分融洽。
「林先生跟三毛熟悉?」苏伟贞问。
林朝阳摆了摆手,「只能算是神交,没见过面。」
「听说二位还互赠过礼物,还是林青霞代为转交的。」
「是。」林朝阳便把张曼玉和林青霞帮着转送礼物的事讲了出来,症弦感叹:「这边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于碧霄很年轻,她对这件事关注的重点是两位女明星的参与,感觉平添了两分传奇色彩。
一上午的时间在闲聊中过去,临近中午,曹逸文看着手表,盘算着中午请症弦等几人去哪里吃饭比较好。
林朝阳注意到他的动作,主动开口道:「这都中午了,几位就在家里吃点饭吧。」
他说完站起身,又对于华说:「你帮着招呼一会儿客人。」
「好嘞!」
于华痛快的答应,心中高兴不已,没想到还能蹭顿饭。
曹逸文没想到林朝阳要亲自下厨,他笑着对弦几人说道:「朝阳同志的厨艺在作家圈里很有名,今天几位可以好好尝尝。」
「我倒是听海音女士讲过。」弦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流露出期待之色。
这时候于华说道:「朝阳老师的手艺确实好,可惜他这两年不请客了,以前我还指望得个全国奖,让他请吃顿饭呢。」
于碧霄好奇的问于华,「请客」和「得奖」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事啊,可太有关系了———”
于华将寻味斋文化沙龙的来由讲了一遍,然后咂么着嘴,表情深以为憾。
「今年庄重文文学奖颁奖之后也请客了,不过据说水平一般,还是从谭家菜请的厨子呢。」
疝弦几人听完于华的介绍,也不禁有些心向往之,没想到在大陆文学界竟然还有这样一项不算传统的传统。
「这样的传统应该保持下去才对。」于碧霄满怀憧憬的说。
「是应该保持。」
于华咽了口唾沫,他对寻味斋文化沙龙那顿饭有执念,一直想着哪天得了全国性的文学奖项,一定要狠狠地吃上它一顿。
他跟于碧霄聊得热络,于碧霄顺势问起了他的,于华便将刚请林朝阳斧正完的手稿拿了出来。
「我第一次写长篇,没什么经验,朝阳老师给我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两人聊着,症弦起身想去给林朝阳帮帮忙,苏伟贞则想起了西院门口的那块牌子,问曹逸文:「我能去西院看看吗?」
曹逸文不熟悉西院,正迟疑间,于华很有眼力见的起身,「我带您去转一转吧。」
苏伟贞起身和于华往西院去,跟东院同样布局的三进院落,赶上今天是周末,还没等进内院,两人便听到吵闹声传来。
「米兰·昆德拉的就是不行,在世界范围内只能算是三流水平。」
「你放屁!米兰·昆德拉不行你行?你给我写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看看!」
「你这什么逻辑?我觉得他不行,我就得自己也比他写得好?
再说了,我说他的不行,是拿他跟那些伟大的家比。他距离伟大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他的评论都比他的写得好!
看过《惟幕》没有?」
争吵的声音很大,隔着窗户和十几米的院子也听得清清楚楚。
苏伟贞听见这样的声音有些担忧,不会是要打起来吧?
于华看出他的心思,笑得没心没肺,「您别担心,他们吵架再正常不过了。
只要西院有人,每天都要吵。」
闻言,苏伟贞的担忧敛去,于华又说道:「大家各有各的喜好和审美,聚到一起你说这个好、他说那个好,没有不吵架的。」
两人说着话,于华将苏伟贞领进了西厢。
正吵得面红耳赤的马原和祝伟见有人来了,并未停下争论。
屋里还坐着李拓,看着争论不休的两人他嘿嘿直乐。
于华进门后泰然自若,反观苏伟贞,他第一次见祝伟和马原,看着这样的场面难免觉得尴尬。
「老祝,我这有客人呢,你们俩先别吵了!」于华说。
祝伟冷哼一声,「你以为我想跟他吵?我看得好好的,他不去看他的电影,跑过来跟我横挑鼻子竖挑眼。还米兰·昆德拉是三流,你问问他是几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