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父刘玄德 > 第411章 摧锋军编制

第411章 摧锋军编制

第411章 摧锋军编制 (第1/2页)

这也算是刘封的试行,日后刘封必然是不会照抄东汉体制了。
  
  事实证明,明清的体制要远远胜过东汉,且比东汉体制稳定的多。明朝也有许多幼年皇帝,留学生登基时才九岁,但明朝的朝局却不会因为这些幼年皇帝而发生动荡。
  
  相比起东汉的权力斗争,明朝的政局无疑要温润的多,哪怕皇帝成年之后,也往往比较容易的拿回大权,而不是像东汉这样每次都得政变,干刀尖舔血的活计。
  
  幕府建立之后,并非所有部门都全功率运作的,诸如卫生部、审计部、公安部等部门,投入的资源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主要是供给他们人员俸禄、笔墨开销等物资,以供他们尝试构建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以及日后的行政方法。
  
  这些制度化的东西必须要先敲定下来,日后想要扩张落实时,只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资就行了。
  
  左将军幕府已成,但还有扬州牧州府需要招募名士充任。
  
  按照一贯以来的习俗,州牧府中的四大吏——别驾、治中、长史、功曹,自然是要招募本地的名士来担任的。
  
  经过一番思考,刘封最终做出决定,征辟会稽余姚人虞翻为别驾从事,吴郡吴县人顾雍为治中从事,丹阳郡故鄣人朱治为长史,豫章南昌人刘壹为功曹。
  
  虞翻、顾雍、朱治,包括杨弘,都是各自郡国中的名士,这个名单不但囊括了会稽、吴郡、丹阳和豫章四大扬州郡国,还江东各郡名士各取一人,可谓是面面俱到。
  
  其中,虞翻是会稽郡中亲刘封士族的代表人物,不但本人才能卓绝,刚猛济事,而且还文武双全,乃是江东之宝。
  
  顾雍则是吴中四大姓之首顾家掌门人,且吴中四大姓彼此联姻结好,同气连声,顾雍在吴郡乃至江东名声极大,纳其为治中,也可安定吴郡人心。
  
  朱治为孙坚所举孝廉,本身就是丹阳土著,又在孙坚麾下屡立战功,得封中郎将,多次担任千石官职。他不仅仅是代表了丹阳郡士民,同时也是孙策降军的代表,既可安抚丹阳郡人,又能稳定孙策以及孙家降兵之心。
  
  最后一个豫章刘壹,却是有些冷门,其人在历史上声名不显。
  
  刘壹是豫章本地土著豪门,乃是代理豫章太守华歆所征辟的功曹。
  
  在三国志中,刘壹只留下了一段话。
  
  那就是《三国志注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中所记述的:孙策在椒丘,遣虞翻说歆。翻既去,歆请功曹刘壹入议。壹劝歆住城,遣檄迎军。歆曰:“吾虽刘刺史所置,上用,犹是剖符吏也。今从卿计,恐死有馀责矣。”壹曰:“王景兴既汉朝所用,且尔时会稽人众盛强,犹见原恕,明府何虑?”於是夜逆作檄,明旦出城,遣吏赍迎。策便进军,与歆相见,待以上宾,接以朋友之礼。
  
  刘壹在这个时空也一如既往的劝说华歆向周瑜投降,为华歆所采纳。
  
  因此,周瑜所报的功劳之中,刘壹排名仅次于华歆,位列第二。
  
  刘封细思之后,决定选择刘壹担任功曹,一来其人在华歆麾下就出任过功曹,华歆用人能力还是颇强的。
  
  刘壹即便不是什么特别出色的人才,但他的见识才学,品行道德应该足以胜任这一职务。
  
  如此一来,刘封所征辟之人完美的覆盖了整个扬州和主流派系,除了刘壹差点意思外,其他三人俱是郡国上上之才,大可委以重任。
  
  如此一来,江东便足以安定,而江北因为大旱的缘故,民心所向,士豪归附,比起江东来还要可靠忠诚。
  
  至此,整个扬州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山越。
  
  这近半年来,刘封军在整个江东镇压不服,清剿山越,进展很是顺利,几乎没有败绩。
  
  俘获的山越又提供了数万青壮劳力,也是上佳的兵员。况且丹阳如今也在刘封手中,而且还保存了元气,丹阳兵可是天下精锐。
  
  陶谦那时候靠着曹豹、许耽等人带着军纪稀烂的徐州军,就一度逼的曹操托妻献子,可见丹阳兵之精锐。
  
  倘若当时陶谦能好好练兵,肃立军纪,凭借丹阳兵的精锐,他还真就未必会输的那么惨,那么快了。
  
  刘封这次亲自驻跸宛陵,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冲着丹阳兵而来的。
  
  ********
  
  “主公,两万人实在过少,恐怕不敷使用啊。”
  
  看着面前浓眉大眼,正气凌然的太史慈,刘封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
  
  果然如同他所想的那样,拣选精锐,单独编练成军的消息一经传出,军中大将们就开始骚动起来了。
  
  但凡觉得自己有点跟脚的,都跑他面前游说起来,想要进入精锐军中。
  
  哪怕是太史慈都不例外,相反,作为刘封弓马老师兼心腹重将,不但惦记上了军主之职,更想要鼓动刘封扩大规模。
  
  刘封故作叹息了一声,摇头道:“老师,就这两万人,也是父亲额外调拨了徐州和豫州的资源襄助,否则恐我扬州入不敷出啊。”
  
  其实这次编练精锐,两万人是保底,之前也曾经提起过,刘封的底线是不超过四万人。
  
  但他却不能这么跟太史慈说,要真这么说了,一来太史慈这些武人说不定又希望能编练六万人,甚至八万人了,二来也是难得的东西才值得珍惜。
  
  太史慈脸色一暗,其人也是能文能武,故此比一般武人要明白的多。
  
  刘封如今可不仅仅只是拣选精锐,他还要提升士卒待遇,同时还要继续扩军。
  
  这三管齐下,对于财政的压力是相当之高的,的确不得不小心谨慎,否则一旦财政崩了,没钱没粮,那时候拿什么来养兵。
  
  如今刘封仅有扬州一州之地,除了两万精锐,还要再编列十三万野战军,若不是有刘骠骑倾力支援,恐怕就连这两万精锐都编练不起来。
  
  若想要有所改变,势必要在财政上打主意,只有更多的收入,才能编练更多的精锐。
  
  想要财政增加,无非是开源节流。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太史慈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所以也只能暂时罢休。
  
  况且刘封也表露出了拣选精锐并非一朝一夕的态度,日后若有机会,必定还会继续推进的。
  
  想到这里,太史慈脸色又好转了起来。
  
  旋即,太史慈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旁敲侧击的问道:“主公,不知这摧锋军主将可曾定下?”
  
  刘封没好气的暼了眼太史慈,故意问道:“老师是有人想要推荐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