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父刘玄德 > 第357章 欲肃北会

第357章 欲肃北会

第357章 欲肃北会 (第1/2页)

乍一听闻自己的名字,高顺有些惊讶的抬起头,正看见刘封一脸欣赏的看着自己。
  
  高顺赶忙起身,一路碎步走到刘封跟前下拜。
  
  刘封虚扶了一把,随后勉励道:“孝父为我过江先锋,以一部之力,力抗孙军主力围攻,多次击退程普、黄盖、宋谦、芮良、袁雄所部的围攻,可谓是坚如磐石,为我军过江争取了时间,掩护了后续部队的过江和展开。”
  
  刘封从案几上挑选出一卷帛书,递给高顺。
  
  “此当为奇功!”
  
  众将当即哗然。
  
  奇功虽然次于首功,但首功可就只有一个。
  
  因此,奇功应该才是常规状态下的诸功之最,高顺此役居然能得奇功,当真是让诸将又惊又羡。
  
  不过大家也都是带老了兵的人,没几个新人。
  
  仔细想想,高顺这一仗确实有够危险,可以说在过江的这四个时辰里,几乎无时无刻不是徘徊在全军覆没的边缘上。
  
  如果一开始,孙策还想用高顺所部钓鱼,而存着留高顺所部一口气的心思。
  
  可等到贾逵登陆之后,高顺所部受到的压力可就是空前强大了。
  
  当时从孙策到程普、黄盖等人,无一不是想要先吃掉高顺,再以贾逵为诱饵继续钓鱼。
  
  哪怕赵云出现在孙军背后如此危急的时刻,孙策亲军之中,仍有袁雄一部两千人在参与围攻高顺,可见高顺处境之惨烈严酷。
  
  诸将心中想想,都觉得换上自己都未必能坚持的下来。
  
  如此一来,诸将望向高顺的目光中,已经多了一丝钦佩。
  
  高顺的性格和赵云比较像,都是那种轻功重义的个性,高顺武力上不如赵云,但谋略上却是伯仲之间,两人都有大智。
  
  高顺对吕布几次关键性的劝谏,吕布但凡听取一次,处境都会好上许多。而赵云也是如此,入蜀之后的两次建言,尽显赵云战略格局和眼光之高。
  
  简单来说,高顺可以看成是赵云的下位替代,而且是那种差距相当小的替代品。尤其是在忠诚这一块上,高顺和赵云如出一辙,这也是为什么刘封对他很是喜爱,大力提拔的原因之一。
  
  高顺果然如赵云一样,也想要谦词推拒。
  
  刘封却是笑着摆了摆手:“孝父,汝意是指责本将军断事不公乎?”
  
  高顺闻言,竟大惊失色,赶忙伏地辩解道:“将军通达明理,远见卓识,处事公正严明,俱所周知,无人不服,顺钦佩万分,安敢对此有异。”
  
  高顺如今对刘封可谓忠心耿耿,身为外将,又是半路被迫相投,再加上既非河北幽州人,又不是徐州本地人,按照道理来说,高顺理应是毫无前途可言的。
  
  看看他在吕布集团里的坎坷,那才是高顺理应得到的待遇。
  
  可自从跟随刘封以来,高顺从来不曾感觉到自己有被排挤轻视,相反,刘封对他可谓是另眼相看,十分敬重,追随刘封不过年余,如今也是堂堂一部实权校尉。
  
  此番与江东孙氏决战,高顺更是得到刘封看重,力排众议,出任先锋。同时,刘封还特地调拨了一批包括铁甲、塔盾、劲弩在内的珍贵军械,只为助他建功立业。
  
  如此国士相待,高顺恨不能立时就为刘封而死,哪里还敢对他有分毫不敬?
  
  因此,虽然刘封语气之中并没有任何责怪,反而带着满满的戏谑调侃之意,高顺却依旧诚惶诚恐的解释起来,他如此作态,并非是为了他自己的前途,实是不想让刘封对他有半点失望。
  
  高顺的举动自然逃不过刘封的眼睛,后者心中很是高兴,却故作不悦道:“既然如此,为何不受我定之功?”
  
  高顺闻言,沉默片刻,叩首道:“顺安敢如此,谨从将军之命。”
  
  刘封这才转嗔做喜,转出案几扶起高顺,勉励道:“善,君之才能,我素知之,不宜妄自菲薄。”
  
  高顺退下之后,不少人目光若有所思。
  
  譬如周瑜、陆逊、贾逵等人。
  
  这几个都是机敏通达之人,刘封对高顺的器重自然是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刘封至此已经定了首功和奇功,在座诸将却是毫无异议。
  
  一来刘封的威望已经足以震慑诸将,让诸将俯首听命,二来也是赵云和高顺的战功的确足以服众。
  
  只是堂上诸将仍以热切的目光望着刘封,希冀还能有奇功颁发。
  
  然而可惜的是,刘封接下来所定最高的功勋,也只是一等功了。
  
  接下来,刘封定徐晃、甘宁、贾逵三人为一等功,太史慈、董袭、周瑜、周宾四人俱为二等功,余众参战立功者,皆为三等功。
  
  对于刘封的评定,众人没有异议。
  
  当晚,刘封设宴款待诸将,诸将开怀畅饮,通宵达旦,俱欢乐而归。
  
  次日午后,赵云、太史慈、周瑜、贾逵、陆逊、顾雍、虞翻、贺齐等人被刘封召集起来。
  
  入堂上后,只见王朗正端坐于刘封之侧,诸人目光都在他身上徘徊了片刻。
  
  此时王朗仍然是朝廷所拜的会稽太守,拥有最大的法理性,即便是刘封也不能无视对方。
  
  不过王朗这个人才学很好,注重经典,博学多闻,私德也算不错,当得上名士一称。
  
  可这个人的骨头其实是比较软的,他平生最有血性的一次,也就是在会稽士族豪强们的支持下,力抗孙策半年多,高迁屯战败之后,宁可浮海逃跑,也不肯投降。
  
  之所以会这样,本质还是王朗服从体制和权威,王朗效忠于大汉和日后效忠于大魏,甚至坐视司马家架空曹魏,本质其实是一回事。
  
  这样的王朗,刘封自然不是很看得起对方,毕竟刘封自己不重经典,王朗又不是死忠的个性,自然入不了刘封的眼界。
  
  只是谁让对方现在是会稽太守呢?
  
  而且还是一个在会稽郡拥有很大名望,名声很好的太守。
  
  只要王朗表态支持刘封,那在后续收复各县邑,以及动员各县邑提供粮草物资上,无疑会大大减轻刘封的压力。
  
  “诸君,如今孙贼已经不足为惧,反手可覆。”
  
  刘封开口道:“今日召尔等前来,乃是商议会稽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