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家父唐高祖 > 第一八九章 板桥客栈

第一八九章 板桥客栈

第一八九章 板桥客栈 (第1/2页)

安兴贵听了李智云的疑问,连忙解释道:“不瞒王爷,下官本就是西凉人,离家已经数载,心中十分想念家乡。当然,下官也不完全是出于私心。下官的家在当地乃是名门望族,颇有声望,且下官的弟弟安仁修在李轨朝中担任户部尚书一职。下官如果随王爷一同前往,万一王爷在当地遇到什么困难,也许能用到下官。如此公私兼顾,岂不两全其美?”
  
  李智云听后,心中暗自欣喜。他正为此事犯愁呢:西凉离长安千里之遥,自己在当地举目无亲,万一遇到什么状况,连个帮手也没有,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安兴贵是当地人,且弟弟又在李轨朝中担任高官,他不正是个极好的帮手吗?这真是瞌睡有人送来了枕头。
  
  想到这里,李智云连忙道:“安大人,你的想法太好了,本王答应你。明日一早,本王就进宫,向阿爸奏请你担任副使,咱们一同出使西凉,好不好?”安兴贵一听此言,顿时喜出望外。他高兴地站了起来,躬身施礼道:“谢王爷!”
  
  待安兴贵离开后,英姑端着一只精致的瓷碗走了进来。她将碗轻轻地放到圆桌上,微笑着道:“王爷,我给你熬了碗银耳莲子粥,你快尝尝吧。”
  
  李智云走了过去,用鼻子嗅了嗅那碗粥散发出的缕缕香气,不禁有些奇怪地问道:“英姑,你怎么想起给我熬粥了?”英姑瞧着他,笑而不语,只是那眼中的柔情却似要溢出来一般。
  
  李智云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顿时恍然大悟。他笑道:“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跟我一起去西凉?”英姑一听此言,面上露出了几分忧色,一噘嘴道:“王爷,西凉那么远,你们这一去,起码要半年多。你们都走了,就把我一个人丢在王府里,那我还不憋死呀?”
  
  李智云闻言,笑言以对:“你说的不错,西凉路途遥远。我们出使西凉,一路上风餐露宿,条件确实艰苦。你如果想跟着一块儿去,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能吃得了那个苦吗?”英姑一听此言,连忙道:“王爷,只要能跟你在一起,我什么苦都能吃!”
  
  李智云听罢,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沉思片刻,终是点了点头,道:“那好吧,你回去收拾收拾,把要带的东西都带上,随时准备出发。”
  
  英姑一听,顿时转忧为喜。她欢天喜地地跑了出去,那轻盈的身影在阳光中跳跃着,仿佛一只欢快的蝴蝶。
  
  几日之后,诸事皆已筹备停当,李智云率领一行人踏上了出使凉州的征途。此行意义重大,阵仗却不宜过于张扬,故而他仅从亲事府中精心挑选了八名武艺高强的侍卫,由张正与蔡虎统领,作为随行的护卫。安兴贵身为文官,对于骑马之事不甚擅长,李智云体恤之下,便安排他与英姑同乘一辆装饰简朴却舒适的马车。一行人在晨光初照之时离开了繁华的长安城,朝着遥远的西北方向缓缓行进。
  
  队伍沿着宽阔平坦的官道一路前行,马蹄声与车轮声交织成一曲悠扬的乐章。李智云骑在一匹雄壮的骏马之上,放眼远望,只见茫茫原野一望无际,宛如一幅辽阔的画卷铺展在眼前。远山如黛,层林尽染,秋意正浓,一片片金黄与火红交织,绚烂夺目。收割完毕的田地如同大地裸露的胸膛,坦荡而辽阔,仿佛在诉说着农人辛勤耕耘的故事。
  
  前方的道路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龙穿梭在田野与山丘之间,时隐时现。这曲折的道路,似乎预示着此次征途的漫长与艰辛。李智云不禁心生感慨,思绪飘回了上次出使淮西时的种种波折。那一次,段确因醉酒误事,逼反了朱粲,致使局势差点难以收拾。李智云轻轻地摇了摇头,似乎要将那些不愉快的记忆从脑海中驱散。他暗自祈祷,但愿此次出使一切顺利,莫要再横生枝节,以不负阿爸的重托。
  
  一行人晓行夜宿,风餐露宿,一连行走了十几日,终于踏入了庆州的地界。这天傍晚时分,前方隐约可见一座集镇,炊烟袅袅升起,为这荒凉的旅途增添了几分生机。这座镇子规模虽然不大,但从错落有致的房屋数量上看,应该有五六百户人家。镇子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官道恰好从镇子旁边蜿蜒而过,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行人留下的一处歇脚之地。
  
  李智云察觉到跨下乌骓马鼻息渐粗,步伐也略显沉重,知它已疲惫不堪。他心疼地翻身下马,轻轻抚摸着马背,以示慰藉,随后便牵着马缓步前行。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效仿,一时间,队伍中马蹄声稀疏,只余下行人的脚步声与偶尔传来的低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