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隆万盛世 > 1277海图

1277海图

1277海图 (第1/2页)

“西南李成梁那里可曾回报能够送回来多少银子?”
  
  对于张居正提出的问题,魏广德摇摇头,苦笑道:“算算时间应该也收到兵部公文了,就算马上起运,最快也要三五个月吧。”
  
  “那也是过了年以后了,你说,是不是可以把预备给陛下大婚的银子挪一挪,先解决年底银子的亏空。
  
  等来年西南的银子运到,再补上?”
  
  张居正迟疑着说道。
  
  听到张居正的话,魏广德微微皱眉,随即轻轻摇头说道:“叔大,此事万万不可。
  
  宫里那两位,对陛下关心的紧,绝对不会同意这么做的。
  
  就算我们背着宫里,一旦消息传到她们耳朵里,对你我还有王大人可都不利。”
  
  魏广德可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他也知道张居正的考虑。
  
  其实,不管怎么说,皇帝大婚都不可能缺银子。
  
  不说内廷的存银,就是常盈库里面的银子,那就堆积如山,已经过了千万两。
  
  但是那又如何?
  
  张居正还是想尽可能在不动用常盈库银子的前提下,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这才是内阁和户部做出来的成绩。
  
  即便朝廷收支依旧亏空,可只要不动用常盈库的银子,那就说明并不多,还在可控范围内。
  
  张居正其实把朝廷财政亏空这件事儿看的很重,也抓住了封建帝国运转的根本,那就是钱。
  
  天下大事儿,只要有钱就没有办不成的。
  
  就算是“横征暴敛”上来的银子,只要不是用于穷奢极欲生活,而是存在朝廷里备用,那这天下就乱不了。
  
  因为朝廷有银子,可以平息一切不臣。
  
  “叔大兄,还是稍安勿躁,等清丈大事进行以后,朝廷就不会缺银子了。”
  
  魏广德最后还是劝慰一句,真这么干了,或许在朝臣心目中会加分,可是在宫里,那就是大大的减分了。
  
  “呵呵,不过是刚刚发布福建清丈之事,外面就已经在传我与宫里那些污秽之事,也不知道等福建清丈完成,全国各省开始清丈后,又会如何。”
  
  张居正脸上尽是苦涩笑容,叹口气,也不再继续说话。
  
  “张公所为是为国为民,我们知道,宫里也清楚。”
  
  魏广德只好说道。
  
  这里面牵扯太大,张吉到现在都没查到流言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宫里其实也没查到。
  
  不过太后迁怒,所以冯保直接就把宫里给洗了一遍,做给李太后看,平息慈宁宫的怒火。
  
  但是魏广德还知道,到现在冯保还在要东厂和锦衣卫继续追查此事,显然并未就此了结。
  
  看样子,张居正已经认定是朝中一些士绅官员搞出来的。
  
  想想这种可能性也是最大的。
  
  不是说你是首辅,别人就怕你。
  
  大家都有官身,只不过职位不同而已。
  
  在大明,官场中人,正常情况下相互之间其实都是平等的,都是进士,谁又比谁高出一筹去。
  
  当然,钻营之辈自然会对上官极尽阿谀奉承,那是另一回事了。
  
  “让兵部商量好就上奏疏吧,北巡奴儿干城之事,我同意了。”
  
  张居正收拾好心情,对魏广德说道。
  
  缅甸阿瓦城,李成梁已经看完京城兵部发来的文书,随即就对身旁亲兵说道:“这份文书,即刻派人送到东吁城去,顺便给如松传个话,让他尽快清点收获,把清单先送回来,马上飞报京城。”
  
  正如魏广德所说,李成梁刚刚收到兵部文书,看到是要西南尽快把此战缴获运送回京。
  
  虽然李成梁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满,居然都没说留下多少银子犒赏此战有功将士,这叫他这个大都督怎么面对手底下的将士。
  
  当兵打仗,为的不就是那点银子。
  
  好嘛,这一下子全部都要运走,下面人一点念想都没了。
  
  当然,这里的银子是说朝廷发给将士们的赏钱,这次参战的将士,只要跑在前面的,多多少少都有收获,他也已经收集了几箱子的财物。
  
  不过,那是他的缴获,是不算上缴朝廷的。
  
  私分战利品,在这个年代其实很普遍,除了特殊地方出来的东西必须上缴外,其他大多都是不管的。
  
  因为多少根本就没有个数,还不是下面报多少就是多少。
  
  而李如松南下,李成梁就和他讲过这次的主要任务。
  
  一是彻底控制南边,毕竟俞大猷的信里也说了,水师战兵不足,难以长时间控制缅甸南部庞大的区域。
  
  二就是东吁城的缴获,走海路虽然顺畅,但也有倾覆之险,走陆路虽然艰难,但好在安全。
  
  至于时间,貌似都差不太多,都需要几个月时间。
  
  当然,对于李成梁来说,获得南方的粮草补充更重要。
  
  云南那边储备的军粮已经快要空了,再不找到足够的军需,李成梁就只能下达纵兵劫掠的命令,让手下自筹粮草。
  
  毕竟,从广西、贵州等地调拨也需要花费时间,貌似有点来不及。
  
  西南这地儿,地形感觉比辽东还复杂,山川沟壑相联,河渠沼泽密布,大规模物资运送太难了。
  
  倒是缅南过来一路很是坦途,物资运送极为便利。
  
  而此时的缅甸曾经的王都东吁城里,李如松也正在带人查看俞大猷部在这里缴获的财物。
  
  李如松在初次和俞大猷部斥候接触后,双方都得出了类似的判断,认为都是明军。
  
  所以,在俞大猷再次派出斥候接触李如松部后,双方很快就会和到一起。
  
  有了俞大猷部斥候带路,李如松部南下速度更快。
  
  毕竟,他们一路走来,因为对地理完全不熟,为了避免错过最好的扎营点,行军速度就不是很快。
  
  最简单的,大军驻扎一定得靠近水源地,若是离开这样的理想扎营点,继续行进几里十几里,然后找不到水源或者水源不足以供应大军,那将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儿。
  
  有了俞大猷部斥候带路,到来时就为他们规划好军营驻扎的位置,自然就省事儿多了。
  
  之后,俞大猷就在东吁城见到了李如松。
  
  此时的李如松还没有万历中期经过三大征以后的傲气,自诩“大明第一武将”,所以见到比他爹名声还大的俞大猷,也是规规矩矩。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俞大猷在大明军中地位很高,但是在兵部下发的西南军队序列里,李成梁的地位要高于俞大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