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历史余音(1864 年冬) (第1/2页)
寒风如刀,割着苏三娘和洪玉蓉的脸。天京城破后的硝烟虽已渐渐散去,但那股刺鼻的焦糊味和血腥气,却仿佛永远地嵌入了空气中,怎么也散不掉。
苏三娘搀扶着重伤的洪玉蓉,脚步蹒跚地逃离了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她们身上的衣物破旧不堪,满是血污和灰尘,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残骸上。洪玉蓉的伤势很重,胸口的伤口在不停地渗血,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痛苦的喘息。但她的眼神却出奇地坚定,仿佛心中有一团火,即便身体虚弱到了极点,也未曾熄灭。
两人一路向北,朝着荒僻的乡村走去。沿途,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拖家带口,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迷茫。曾经热闹的集市如今一片死寂,房屋大多已化为灰烬,只剩下残垣断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偶尔能看到几具无人掩埋的尸体,横陈在路边,任由野狗啃食,一片人间炼狱的景象。
苏三娘和洪玉蓉找了一处废弃的破庙,暂时安身。破庙的屋顶早已千疮百孔,冷风呼啸着灌进来,让本就寒冷的冬日更加难熬。苏三娘将身上仅有的一件破旧披风给洪玉蓉披上,又在庙中寻来一些干草,铺在地上,让洪玉蓉躺得稍微舒服些。
洪玉蓉躺在干草上,望着破庙那破败的屋顶,思绪飘回到了太平天国的辉煌岁月。那时的他们,怀揣着理想和信念,从金田村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以为能开创一个崭新的天地。可如今,一切都已化为泡影,天京城破,无数将士战死,亲人们也都纷纷离去,只剩下她和苏三娘,在这乱世中艰难求生。
“三娘,你说,我们这一路,到底是对还是错?”洪玉蓉轻声问道,声音虚弱却又充满了疑惑。苏三娘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粗糙的手掌传递着温暖:“玉蓉,咱们当初为了百姓,为了这世道能有个改变,这初心本就没错。只是这一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太多,人心也复杂,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洪玉蓉微微点头,眼中泛起泪花:“可那么多的兄弟姐妹都死了,天王、翼王、秀清……还有天佑,他们都不在了,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说着,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草上。
苏三娘的眼眶也红了,她轻轻为洪玉蓉擦去泪水:“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他们的故事,会被后人记住。咱们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曾经的那些抗争,那些为了自由和平等的努力,都会成为后人的榜样。”
洪玉蓉想起了和洪天佑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想起了他们在战火中的誓言,心中一阵刺痛。她知道,天佑再也回不来了,那个曾经充满活力、心怀壮志的少年,永远地倒在了保卫天京的战场上。
“三娘,我想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曾经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而奋斗,又为什么会失败。”洪玉蓉挣扎着坐起来,眼神中透着一股决绝。
苏三娘看着她坚定的眼神,知道她心意已决,便点了点头:“好,你说,我来帮你写。”
于是,在这寒冷的破庙中,洪玉蓉靠着干草堆,缓缓地讲述着太平天国从兴起、发展到衰落的全过程。她讲述着金田村的星星之火,讲述着天京初立时的雄心壮志,讲述着镇江的激烈战斗,讲述着天父临凡时的权力斗争,讲述着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也讲述着自己和身边人的爱恨情仇。
苏三娘则在一旁,用捡来的木炭,在破庙的墙壁上艰难地记录着。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写字很吃力,但她却一笔一划,写得无比认真。每一个字,都像是刻在她的心上,承载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