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汉冠 > 第一卷 第20章 恋财帛甘陵王合股

第一卷 第20章 恋财帛甘陵王合股

第一卷 第20章 恋财帛甘陵王合股 (第1/2页)

次日清晨,朝霞初升,刘虞府邸内已是一片忙碌。刘虞匆匆交代了刘正几句,便因政务繁忙,让他独自前往甘陵王府。
  
  刘正七窍玲珑,自然知道甘陵王为何要着急见自己。不过他来甘陵本为了救广宗城内黄巾性命,这位甘陵王正好也是一个助力。
  
  与当朝天子一样,甘陵王也是起于河间王一脉,都是河间孝王刘开后裔。只是如今的甘陵王刘忠辈分极低,是刘正的子侄一辈,而爷爷辈的刘虞则担任甘陵国相。不过刘虞毕竟是甘陵王名义上的臣子,况且辈分相差太大,血缘又远,如无必要也不会以辈分彼此相称。
  
  巩简已经押运粮秣去了广宗,刘正身边只有潘凤陪着。到了甘陵王府,潘凤前去叫门,送上名刺。
  
  门子一见,连忙恭敬地将刘正迎入府内。东汉时期,郡国即为诸侯王之家,刘虞身为甘陵国相,与甘陵王同为主君,刘正身为其子,那便是全体甘陵人的少君。
  
  步入王府,刘正见作为诸侯王甘陵国并未有逾制,该有的都有,该无的皆无。但甘陵不愧是冀州膏腴之地,这王府修了百年,拱道廊檐,彩碧玲珑,正殿内陈设豪奢,颇为气派。其间有穿着华贵宫女太监低眉顺眼,在前领着刘正在宫中穿行。
  
  不过刘正他这半年一直待在军营,就算是卢植与刘虞也都是节俭之人,再想到甘陵国中百姓今年也只能勉强温饱,所以在这雕梁画栋的王府中,刘正有些颇为不耐烦。但他却忘了自己之前也在洛阳一掷千金,修的府邸颇为豪奢。
  
  行至偏殿,刘正只见一位四十多岁、面色红润、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正站在殿门前迎接他。那人虽穿着常服,却佩着象征诸侯王身份的赤绶,刘正心中便已明了,此人定是甘陵王刘忠无疑。
  
  “臣拜见大王!”刘正是刘虞儿子,自然也得自称臣民,便要对刘忠大礼参拜。
  
  刘忠见状,连忙上前两步,将刘正扶起:“仲兴快快起来,本王此前已对伯安公说过了,你我同为刘氏宗亲,一家人何需如此多的凡俗礼节。”
  
  刘正顺势起身,只见刘忠身后还站着男女众多,皆是王府亲眷。刘忠一一为刘正介绍,王妃、世子,以及今日宴请刘正的家宴宾客。
  
  其中,唯有一位名叫崔逢的男子,并非刘氏族人,而是刘忠的舍人。刘正心中不禁好奇,不知为何要让一位舍人出席此次家宴。
  
  “这位姓崔名逢,字文琦,乃是孤府上舍人,出身甘陵崔氏。”
  
  刘正与崔逢见礼。只见崔逢四十岁年纪,样貌不凡,一把浓密的胡子垂到胸前,颇有几分威严。甘陵崔氏?刘正心中一动,想到一位同样有着一把美须髯的故人,便问崔逢道:“敢问崔舍人,崔琰崔季珪可是舍人族中之人?”
  
  崔逢听闻崔琰名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忙问道:“季珪是我族侄,不知少君在何处见过季珪?”
  
  刘正闻言也笑道:“昔日在北海郑师门下结识了季珪兄。”他没想到在甘陵王府上见到了崔琰的族叔,便将昔日奉卢植命去北海拜见郑玄,结识了还在郑玄门下读书的崔琰一事与崔逢说了。
  
  “那便是了,”崔逢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少君尊师重道,‘郑门立雪’天下皆知。不过自黄巾乱起,已经许久没有接到季珪的消息了,也不知他如今如何了?”
  
  崔逢话音刚落,便被刘忠打断:“如今仲兴不仅‘郑门立雪’了,而又骂死张角,未及弱冠而名扬天下。文琦且稍候再叙,先入座吧。”
  
  说罢,刘忠握着刘正的手臂,步入殿内。殿中青铜雁鱼灯吐着袅袅青烟,王妃等女眷已经退去,其余人等也去准备宴席,殿中只留下了世子与崔逢陪着刘正。刘正心中明白,今日这场家宴,只怕并非单纯为了叙旧。刘虞此前已与刘正说过,刘忠今日请他前来,是为了询问商路之事。
  
  只因刘忠曾向刘虞询问过东海盐及其他手工制品的销售问题。然而,那些事本就不是刘虞经手的,他便让刘正到来时再与刘忠细谈。刘虞意思是如今黄巾还未平定,哪有时间去处理这些事。但禁不住刘忠三番两次叨扰刘虞,趁着此次刘正来了,便把刘正扔了过来。
  
  而刘正见今日宴席无其他甘陵国中千石大员,只有崔逢一个外人,还只是个舍人,便已猜出这位甘陵藩王的产业应该是由崔逢帮忙打理。
  
  果不其然,众人分宾主坐定,刘忠只讲了几句便将事情扯到了商路之上。
  
  “仲兴不知,如今冀州黄巾虽然即将覆灭,但青州黄巾不知还要纷乱几年。甘陵国虽临渤海、乐安等郡国,皆有海盐出产,但万一被黄巾攻下,我甘陵数十万百姓便无盐可用,孤深以为警。“刘忠神色凝重地说道。刘正闻言,心中已明了刘忠之意。“孤闻仲兴手中有好大一片盐田,徐州之盐质优价廉,是以孤想若是能从东海贩运些海盐过来,俗语云狡兔三窟,我甘陵百姓多条盐路也能多条后路……”
  
  刘忠之前去找刘虞谈过,只是刘虞不接茬,后来刘忠才知道是他拜错了神仙,刘虞虽然是一家之长,但实际负责整个郯县商路的是他那个天资聪慧的儿子刘正。今日遇到正神,刘忠
  
  刘忠说了许多,刘正自然听得明白了,无非是想卖东海之盐。刘正甚至想说这刘忠堂堂一个藩王,这些话说得也有些太直白了些,有些失了身份。
  
  不过刘正不知道的是,如今在徐州、兖州与自家合股的东海王、琅琊王等藩王早就赚得盆满钵满,让其他诸侯王欣羡不已。在刘虞与刘正没到冀州之前,刘忠就已经盯上了他们家。刘忠之前没在刘虞处得到想要的东西,此次刘正来了,岂能放过!
  
  刘正闻言,心中已明了刘忠之意。他微微一笑,说道:“大王所言极是。臣手中便有好大一片盐田,徐州之盐质优价廉,若能从东海贩运些海盐过来,既能解甘陵百姓之困,又能为大王增添一份产业,岂不是两全其美?”刘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说起这盐业,虽然从武帝、桑弘羊开始,大汉便开始了盐铁专卖。不过自光武中兴之后,地方豪族并起,外加汉廷数代幼主更迭,中央对地方之掌控力日衰,盐铁之利,遂由中央之手,悄然滑落至豪族囊中。
  
  但盐铁专卖毕竟是国策,这国策当然是用来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地方上的盐铁专卖从中央过渡到了豪族手中不假。但刘正是汉室刘姓,便是天下最大的豪族。试问诸藩王之中,哪一个不是家大业大,子孙众多,若能多为后世积累些财帛,又何至于数代之后,子孙落魄至卖草鞋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