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二百三十六章 咱大明有钱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咱大明有钱了!

第二百三十六章 咱大明有钱了! (第1/2页)

“万历元年,非农税收总计一万一千二百九十四万圆。关税计三千零四十九万三千八百圆,占非农总税收百分之二十七。
  
  工商交易税,也叫增值税和经营税,计四千一百二十二万三千一百圆,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五;盐糖茶酒专卖税计三千四百四十四万六千七百圆,占百分之三十点五;其它杂税一百六十九万四千一百圆,占百分之一点五。”
  
  张学颜抬头补充了一句,“宝泉局铸造的银圆,一圆等于六分七厘银子,也就是万历元年非农税收,折合太仓官银七千五百六十七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的官员虽然此前多多少少都收到风,心里有点底,可还是忍不住又惊又喜。
  
  一万一千二百九十四万圆,合计七千五百六十七万两银子。
  
  我的乖乖,这是大明立朝以来,非农税收远超过农业粮赋。
  
  万历元年收得税粮四千四百九十八万石,按照市面上一石粮食七分银子算,合计三千零九十二万四千六百两银子。
  
  连非农税收一半都不到。
  
  两者加在一起,超过一万零六百万两银子!
  
  这样的政绩,不要说国朝,就是三皇五帝以来,历朝历代也没有过的。
  
  果真如皇上所言,真是千年之大变局。其它的怎么变还体会不到,但是朝廷变得非常有钱了,确实体会到了。
  
  张居正开口道:“今天已经八月中了,还在讨论万历元年一年的收入和开支,看上去很荒谬,但是没有办法。
  
  腊月二十六中枢和地方各衙门封印,一直到万历二年正月十六启印。地方县、郡、布政司的数据,层层上报。户部税政司各税政局、市舶局、互市局的数据也是层层上报。
  
  路途遥远,有的到了三月份才报到户部。然后审计核对,中间有问题还要来回扯皮,七月份报表才出来。
  
  为了慎重起见,本相还请了少府监审计局的人,帮忙把报表全部审计了一遍。在此,本相代表内阁,向少府监,向杨公公,向审计局的同僚们,再一次表示感谢。”
  
  杨金水拱手呵呵笑道:“张相客气了,都是给朝廷办事,给皇上当差,不分你我。”
  
  张居正含笑点了点头,转向众人继续说:“万历元年非农税收,关税计三千零四十九万三千八百圆,占非农总税收百分之二十七。
  
  关税包括市舶局海关、互市局边关进出口税收。其中出口占大头,计两千四百零八万七千一百圆,占百分之七十九。排在前面的商品分别是丝绸、棉布、糖酒、玻璃、瓷器。
  
  进口六百四十万两千九百圆,其中排在前面的是大米、棉花、铁锭铜锭.此前进口比较多的香料,由于炎东岛一带成了直辖区,不再需要进口。
  
  其余的乳香、龙涎香,都是奢侈品,用量少,进口数量不多,所以排在杂项里非常靠后。”
  
  端起茶杯,张居正抿了两口,“进出口关税只占百分之二十七,是不是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
  
  众人相视一笑。
  
  潘晟朗声说道:“没错。看到海商贸易如此兴盛,我们还以为会占五成以上呢!”
  
  “五成,是啊,本相原本也是这样认为的。”张居正看了一眼杨金水,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流了一下,杨金水淡淡一笑,张居正微微点了点头。
  
  “只是本相被上了一课。要是进出口关税占非农税收的五成,就不大正常了。鸡蛋不能放在篮子里,一国的税收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大家心里暗暗揣测,谁能给张相上课?
  
  只能是西苑的皇上了。
  
  “本相在户部开过闭门会议,详细分析进出口关税。万历元年我朝出口目的地第一国是天竺,其次是大食,再其次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东倭。
  
  天竺的购买能力非常强,我朝出口该国最多的是棉布、丝绸、茶叶。还有部分是转口贸易。
  
  我们出口统计,按出境后第一目的国来算,所以很多转口波斯、阿富汗、埃及等地的货品,都算在天竺头上。
  
  据初步统计,各国海商在万历元年,在我朝各通商口岸采办棉布、瓷器、丝绸、茶叶、糖酒等货品,合计流入金银折合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一万七千二百圆。”
  
  张居正指着杨金水说道:“这个数字,是汇金、富国、工商三家银行提供的,真实可信。”
  
  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一万六千三百万圆,这个数字都超出国朝一年的非农税收。
  
  经过这么久的培训,在座的都懂得基本的经济知识。
  
  关税是朝廷收取的好处费,剩下的钱则流入各厂商、运输公司和各棉农蚕农茶农蔗农的口袋里。
  
  而今大明朝的经济为什么如此沸腾,就是因为有这上万万圆的金银涌入。
  
  “从税政司统计各市舶、互市局的出口数据来看,我们的出口潜力还很大。诸位,老夫问问,你们觉得,我朝出口数量和金额最大的货品是什么?”
  
  “丝绸!”
  
  “茶叶!”
  
  “瓷器!”
  
  张居正捋着胡须哈哈一大笑,笑得十分畅快,“那些都是老三样,老黄历。没错,隆庆二年以前,丝绸是我朝出口最大项,但现在不是了。”
  
  潘晟在一旁哈哈笑道,“张相就不要给我们兜圈子了。”
  
  在场有没有知道谜底的人?
  
  肯定有。
  
  但是没人这么不识趣,都跟着大家一起烘托着气氛,哈哈大笑,都在期待着张居正的讲解。
  
  “是棉布。嘉靖四十五年开始,棉布在出口数量上超出第一大项丝绸。但是由于单价低,所以出口总金额上还是落后于丝绸。
  
  但棉布年年增长迅猛,终于在隆庆二年,数量和金额上全面超过丝绸,成为我朝出口第一大项。”
  
  众人赞叹连连。
  
  张居正右手在空中往下压了压,会议室很快恢复安静。
  
  “棉布出口迅猛,原因有几点,首先是上海、天津两大棉纺中心相继发力。上海依托江北泰州、泰兴、通州、如皋等县农垦局棉田,天津依托河间、济南沿海地区的农垦局棉田,有了充足的棉花供应。
  
  招商局集团还大量收购天竺、大食等地的棉花,补充不足。
  
  最重要的是国朝的棉纱厂、棉布厂、印染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新型纺纱机、织布机和印染原料、工艺,不断地涌现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