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蓄势 (第2/2页)
“以户部为首的各项税改,今下都在加紧推行着,不说别的,单单是盐税,去岁全年所征,可比往年多征近三百多万。”
“只要能保持住这种势头,国库的积弊就能从根上去解决,或许到那时,就无需内帑多支出什么了。”
要是真能这样就好了。
御前的这帮大臣,听到天子讲这话,一个个默契的在心中暗道。
他们不是质疑天子。
更不是在质疑税改。
他们是在御前待的时间久了,所以对天子太了解了,哪怕国库的积弊被解决,可今后要花钱的地方,只怕会更多。
收的越多,花的越多。
因为他们都感受到了,在天子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着一种紧迫感,想要把很多事情都给做好。
可事情是一件件的做的。
扎堆去做,是会引发动荡了。
而为了消除这种动荡,但同时又能把事给做成,天子一直在进行拆解,把想做的事给分开去做。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这也就形成一个奇观。
在北直隶做的事,其他地方没做,在其他地方做的,北直隶没做,但是彼此间却又有微妙的联系。
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在蓄势!
一旦时机成熟了,这些被分拆去做的事,会被天子给整合起来,逐步去扩大范围,继而达到各项做的事,都能在全国推广开。
仅是知道这些,陈明遇他们就知道一点,今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可这不是一个良性的中枢财政体系,所能支撑起来的。
“陛下,臣有本要奏。”
此等态势下,马世奇上前作揖道。
“说。”
朱由校言简意赅道。
“据臣知晓的,自四川推行摊丁入亩以来,赋税方面有极大改善。”马世奇讲道:“这部分征上来的税,被用于建设卫戍,卫所裁撤,军队整改等方面,也是这样,间接加快茶马古道的掌控。”
“臣想着,摊丁入亩在川推广的也不算短了,这期间遇到的问题,也都被四川有司一一解决,甚至还完善了不少制度。”
“如此,摊丁入亩一事,能否扩大些范围,这样在今后,是能直接减轻内帑的压力,比如在北直隶推行,亦或在辽东推行。”
“眼下还不是时候。”
朱由校听后,神情自若道:“卿家的想法是好的,但对今下的朝廷而言,此策尚不能出川推行。”
嗯?
马世奇露出疑惑的表情。
“眼下的动荡,你还嫌不够大吗?”
在这等境遇下,凌义渠上前道:“摊丁入亩这项新政,于国于民而言都是好事,但你不要忘了,这会叫名下土地多的群体,核心利益受到损失。”
“摊丁入亩的本质,就是将丁税给摊派到田亩里,这样一来,名下没有土地的,就无需再背负丁税,而地少的少交,地多的多交,这就逆转了国朝在过去奉行的策略。”
“即多数的赋税,是有广大的底层来承担,反倒是少数有特权,有权势的群体,能以各种名义避开。”
“一条鞭法的推行,不就是想解决这一问题,可换来的是什么?”
“摊丁入亩何时能扩大,这就要看东南、辽东,甚至是西北之地,朝廷能够真正震慑到更多的人,该策才能出川。”
南书房的潜力巨大啊。
朱由校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向凌义渠的眼神都变了。
他给自己身边聚拢起智囊,可不是叫这些人当提线木偶的,是切实能站在一定高度,去通盘考虑全局的,这样才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还有,你只看到了摊丁入亩在川的好处,却忽略了川地出现的一些变化。”在凌义渠之后,陈明遇紧随其后道。
“过去在镇压土司叛乱之际,被清剿的一批批匪寇,今下在川地有了复苏的迹象,以四川提督为首的军队,可是在各处去镇压的。”
“这点,上书房是转递了军务院的奏报,在这镇压下,可涌现出一批青年将校。”
“而据军务院的分析,这些聚拢的势力,甚至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些土司出现叛乱,这背后都离不开多股势力的挑唆。”
“此议就到此结束吧。”
朱由校开口道:“川地的事,今下之所以没有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中枢,那得益于川地独有的地势。”
“如果川地没有天险阻碍,像北直隶那样一马平川,这个时候,不知朝中有多少人趁势去推波助澜了。”
马世奇低下了头。
他的确忽略这些了。
他提这些,也是想给内帑纾解压力。
不过对马世奇所想,朱由校没有在意。
人嘛,在遇到些事情时,总会忽略一些事,只要心是好的,就该给予一定的宽恕,别一直压着。
就像四川那边,固然出现了一些情况,但朱由校却从没有颁旨申斥朱燮元他们,因为朱由校清楚他们不容易。
何况在这些风波下,还涌现出了一批将校,这反倒叫朱由校感到欣慰与高兴。
因为在西南那边,朱由校还谋划有大战略的。
这大战略,仅靠秦良玉、周遇吉、侯良柱,李维新、秦马两族这帮武将,是无法完美支撑起来的。
可现在,有了一批新兴武将,哪怕他们眼下,很多都还是底层将校,但等到他们都升上去,这对大明在西南方面的军改,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待到那时,围绕茶马古道这一部署,还有陈奇瑜在两广做的事,介入雪域,介入中南,不仅能给大明转移矛盾,甚至还能叫大明谋取到很多实际利益,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不担心,他这大开大合的改革,有朝一日会支撑不下去的原因。
即便是再缺银子,甚至是各项资源,大明会在所处时期下,去开启新的战略,继而弥补这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