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风起云涌(五) (第2/2页)
这一次灾难引发的洪水所产生的难民人数无法想象,而平安镇距受灾点较近,无家可归的难民首选地就是富庶的平安镇了。只要来到榆林及平安镇难民,流民等,章子俊早就布下了一个流程,来者不拒有多少收多少,如果换成是别的地方,有些流民中不张眼的往南逃得话就惨了,去往汉中,西安的全被地方阻挡在城外而逃亡榆林,平安镇的流民所见的光景连做梦也想不到。
首先被集中运输到了一个地方,特别欢迎拖家带口的有专门的官员给其安排了一间窑洞,供三餐,发放简单的一个生活包,每人一个大木桶脸盆,在这个脸盆里面有碗筷,一条汗巾,一小罐子细盐,一个搪瓷水杯,一把木梳及一套奇怪的内衣内裤,三天后就会有一位衙役带着一位书办模样的人来登记入册,随后询问是否在本地入籍,如果同意就会给其房屋田地及工具,会手工艺的就给其门店经商,又或是去往工厂做工帮其安家。
天菩萨啊,当许许多多的流民灾民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就像是在做梦,这天下那里去寻找这样的好事,随口就唱出了一首歌瑶,“一道道那个山梁吆嗷,一道道那个坎吆,杨柳返青山花花红吆,红花花就是咱们心里的平安伯吆......。”
章子俊所做的事,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老百姓就更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可是瞒不过户部尚书叶淇及内阁谢迁,直呼高明,太高明了,众人才恍然大悟,右副都御史王咏弹劾平安伯专权买卖人口,私授民籍,过后又联络定西,汉中,陇南等地官员纷纷上奏,平安伯在圈人口,下辖大量人口都往榆林,平安镇了,让当地人口凋敝。
早干嘛去了,当大量灾民涌入你们城镇时,全都纷纷紧关城门,把这些流民驱赶出辖区,而脑子转的快的就数庆城知县苗正华了,苗正华直隶广平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庆城知县,当灾民涌入县城后无计可施,赶紧上报朝廷赈灾运粮,可是朝廷正在盐池用兵,赈灾粮只能靠地方上的库粮应急了,那里还又多余的,正在为这些灾民发愁时,听说榆林正在安顿灾民,赶紧在城内贴出告示,又让衙役们上街喊话道:“朝廷已经把赈灾粮发往榆林,平安镇了,那边有粮还能分配住所房屋,只要能自愿去的本县当即发放每人三斤粮食,护送出本县地界,合水县一看苗头不对,也是依葫芦画瓢,也来了一个每人三斤粮食护送出县界,就这样各县就像是配合好的一样,全部统一口径,把大批的灾民,加上常年治理不好的流民半劝半赶地往延安府驱赶,延安府也不是吃素的,把灾民全须全影地送往绥德,章子俊早就交待过绥德府衙,有灾民尽可以送来,还很主动贴心地每日专门增加了火车班次,所经的每一个州府巴不得能把这些灾民送走,全是自愿配合,能做到这样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实属难得,其效力之高为之一怔。
开玩笑啊,历朝历代灾民流民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谁粘上谁倒霉,想想看如果辖区内灾民流民多,那么各种各样的事层出不穷,首当就是治安,疫病,还要赈灾,县衙里的库粮能够几天吃的。
隔壁县的把大批大批的灾民往本县驱赶,哪个知县受的了,你能驱赶难道我就不能吗?平时碰到这样的灾害发生出来的无家可归灾民,地方上都是加紧盘剥灾民手中最后一点银钱,这一次可不同,那些衙役还很贴心地虚寒问暖,只要能出县界,做什么都可以。说出的话也受用,哎呀呀,老婆婆看你这小脚丫子慢点走,看这边有块大石,可以喝口水歇一歇麽。
哎吆喂,这位官人,看你这一身光鲜肯定能渡过这样的难关,等这一场灾难过后再回来安家。
这背的是什么呀那么重,不过往前三里就是县界了,那边县有马车可帮你载运。
我靠,反正各种戏码层出不穷,骚操作不断,做得可是面面俱到,各县还放出狠话,面对这样的大灾,只要在本县界内绝不能再死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