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战(下) (第2/2页)
为了防止抛石机卡住不动作,在按放火弹软绳兜的下面会挖一个深洞,万一抛石机不动作,负责点火的士兵就会一刀砍断连接软兜的绳子,火油弹落下后滚入深洞内。如果炸开,也不会有飞溅的火油四散。
抛石机的射程远近,取决抛石机的大小,一些大型的抛石机可以把大石抛到三百多步远,而章子俊制作的这些很小巧,还很粗糙,临时让工匠制作出来的,不过这些工匠对于抛石机的制作熟门熟路,以前也制作过,在大明军队中打造挡车、梯子、抛石机等这些多是随地随时而为,就地取材,只要几个木工大匠,让士兵砍来木头,就能大批生产出来,这些抛石机上连树皮细叉也没削去,一切为了能用就成。
这样做就是能去掉不必要的累赘,古代打仗少则几千人马,多则几十万,需要随带的东西太多了,这些防守以及攻城的笨重装备,只能按战场需要临时营造出来才是最简便的办法,所以在军队中都有工匠,除了木工还有打铁的工匠,能临时打制一些刀具及箭铎,这些人就是辅兵。比如在古代战场上,正真的士兵三千,所配置的辅兵可能超过士兵人数,达到万人,辅兵的任务除了这些在营地内的工匠外,还有驾车运粮,修造堡垒、挖沟、砍树、砍柴火、运送伤者、喂养牲畜、建造临时房舍等等。
在章子俊看来,军队中这样的运作跟等级观念密不可分,造成人力资源极大浪费不说,人数的增加势必拖累后勤压力,可是要去改革困难重重,也就是说这些辅兵不就是后勤么?士兵负责打仗,辅兵提供士兵必须的作战条件,看上去分工明确,其实弊端重重,最大的不利因素会养出许多的“老爷”兵。
所以章子俊从起炉灶,精简辅兵人数为后勤兵,保留一些技术工匠,其它都要士兵自己去做,而且人员全部打散,所谓的人员打散就是专门针对士兵中的拉帮结伙、亲戚老乡这些小团体,而在当前的明军中士兵的小团体抱团取暖特别普遍,在作战时有一定的好处,可是也有坏处,好处是比如一个小旗为单位,往往来自同一个村或是同一个地方,相互间的配合默契,行动上也能做到一致,当某一人牺牲后,会激发出同行的勇猛,玛德,外甥战死了,老子也不要活了,冲啊!杀!又或是谁人的弟、大哥战死了,三弟、四弟报仇哇!
在战场上这样的冲动往往会造成更多的死伤,这就是坏处,还有就是当这个小队中某人逃跑时,就会带动整个小队逃跑,平时在军队中为了个人利益就会霸占别人的好处,当几个团体发生冲突时,领兵大将就不好控制了,战时怠战现象就层出不穷,玛德!凭什么让老子冲,河西村的那帮瘪三看咱们热闹?兄弟们啊,咱们做做样子得了,别去拼命。
平时小动作不断,为了能多一口吃食,就会大打出手,做了坏事相互包庇,投机取巧、偷奸耍滑。
这一次鞑靼八千人马全部出动了,全部聚集在宽面不到一里地上,前队正面全部着甲,斡罗出的打法是像推土机一样把明军往后挤压,因为地形两边都是沼泽,人马踏上去,土地松软陷马腿,像这样的地形也不用搭话,一杆子的买卖,往前冲就是了,听说明军有火枪,所以斡罗出把着甲的战兵,全部集中在一起,要来一个霸王硬上弓,反正火枪只有在五十步内才能对这些着甲的战兵有杀伤,等放完一枪后,就当前排有人中枪倒下,也挡不住后排几个呼吸间就能冲到明军阵内砍杀,这些火枪兵就是案板上的肉。
章子俊战兵只有不到四千,现在火枪兵是六百,掷弹兵也是六百,加上一个百人队的炮营余下全是辅兵及一些冷兵器的刀盾兵、长枪兵,弓弩兵,这些兵被分成了两拨,压住左右两侧阵脚,反正前面有壕沟,鞑靼骑兵不能过,为了增强对阵地两边的远程攻击,用了百架抛石机放在了两边阵地前,左五十门右五十门来增强百米内对敌杀伤,把六百火枪兵集中在了中间,分成前后三队,每人间隔一米,所以宽面不到四百米,在火枪队后面,把余下的抛石机全部集中在了正面,五门野炮放在中军前,中军帅旗两侧章勇三百骑兵护卫。
明军这样的布阵在鞑靼人看来稀稀落落,兵力不足,正面中间跟两侧还留下了十几步的空隙,让人笑掉大牙,这不是自寻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