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163章 大夏告急

第163章 大夏告急

第163章 大夏告急 (第1/2页)

“窸窸窣窣……”
  
  大中七年八月十五,是日乃是汉人三秋之半的中秋佳节。
  
  可对于刘继隆来说,拿下大夏,才是他庆贺中秋的最好礼物。
  
  大夏河谷,呼声焦躁……
  
  两千甲兵与四千民夫横阵大夏城西里许,旌旗猎猎作响,威势震天。
  
  云彩遮蔽了天空,大夏城内暗了一片,可城外的陇西军阵却甲光刺目,好似天兵降临。
  
  明明双方人数相差不多,甚至临渭二州人数更多,但他们却神经紧绷。
  
  尚延心三人站在城楼前,扶着女墙、气息紊乱。
  
  在他们的注视下,脚下城门大开,蔺茹真将在十余名精骑的拱卫下走出大夏城,手中举着谈和的旌旗。
  
  他们一边铺设木板以此躲避堑壕,一边朝着陇西军靠近。
  
  不多时,他们在尚延心等人的注意下,来到了陇西军前。
  
  “敢问哪位是刘刺史!!”
  
  蔺茹真将在马背上叫嚷着,而距他五十步外的陇西军阵中也走出十余骑。
  
  蔺茹真将瞳孔一缩,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刘继隆的身影可是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毕竟两年半前,就是他疏忽大意,才导致刘继隆率百余精骑斩了他们的大纛。
  
  两年半不见,刘继隆比较当初更为高大,势力也增强到了兼并河、兰二州的程度。
  
  蔺茹真将抖动马缰,单骑靠近了陇西军,来到与刘继隆相距不过两丈处。
  
  此等距离,蔺茹真将甚至可以看清刘继隆的五官。
  
  刘继隆姿貌嶷然,算是蔺茹真将此生在军中所见者,精彩雄毅之人。
  
  “我便是刘继隆,你就是昨日驻守东谷隘口的番将?”
  
  刘继隆表情平静,语气淡漠,但显然询问了俘虏,这才知晓了蔺茹真将的身份。
  
  对此,蔺茹真将作揖附和道:“不才与刺史为敌,实乃误会。”
  
  “误会?”刘继隆眯了眯眼睛,蔺茹真将也随即解释道:
  
  “我家节度使,实际上早就与秦州刺史、天雄军节度使,秦成两州经略使的薛刺史私下联系,早已归顺了朝廷。”
  
  “眼下,薛刺史已然在率兵前来临州的路上,故此我才称其为误会。”
  
  蔺茹真将按照尚延心的吩咐,脸不红心不跳的撒着谎。
  
  毕竟书信昨日才送出,哪怕脚程再怎么快,恐怕也没有走出临州的范围,更别提与秦州隔着一个渭州了。
  
  不过为了拖住刘继隆,蔺茹真将只能这么说。
  
  想到这里,他紧张关注着刘继隆的表情,而刘继隆脸上表情十分平静,毫不显山露水。
  
  对于蔺茹真将的话,刘继隆并没有立即相信,但也没有立即否认。
  
  历史上尚延心确实带着河临渭三州投靠了唐廷,但他投靠的是晚唐名将的高骈。
  
  如今秦州的刺史是薛逵,二者接替时间还有多久,刘继隆不清楚,也懒得弄清楚。
  
  不管薛逵是不是已经在出兵接管临州的路上,总之到嘴的肉,刘继隆是不会轻易松口的。
  
  不过在动手之前,他还是得试探试探:
  
  “既然如此,劳请交出薛刺史书信,亦或者三省所发圣旨!”
  
  刘继隆沉声开口,这让蔺茹真将方寸大乱。
  
  他手里哪有什么薛逵手书,三省圣旨。
  
  “没有?”刘继隆轻笑,但笑的不是蔺茹真将,而是这件事的真伪。
  
  他不了解薛逵,但他还能不了解晚唐朝廷?
  
  此前他在河西时,高进达、悟真、王景之三人都说过前往长安的始末,尤其讲述了大唐收复秦原威三州及维州的始末。
  
  不管是三州还是维州,无一不是番将投靠,而后刺史上表长安,经皇帝李忱和三省同意批复,并下发旨意后才能完成的事情。
  
  其过程之繁琐,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
  
  在大军收复地方之前,吐蕃番将与其联络的刺史,不知往来了多少封书信。
  
  这也就是吐蕃却是分裂,无力干涉边疆,这才给了边疆番将等待的机会。
  
  换做吐蕃鼎盛时,唐廷要是敢拖两三个月,那地方的番将早就被逻些城派来的官员给宰了。
  
  不过也正因如此,刘继隆从蔺茹真将慌乱的行为中看出了一件事。
  
  他们口中所谓投降薛逵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但肯定没有发生多久,不然不会连书信都拿不出来。
  
  “既然拿不出书信和圣旨,那便视作讹言,都护请回吧!”
  
  刘继隆调转马头返回本阵,根本不给蔺茹真将解释的机会。
  
  蔺茹真将无奈,只得调转马头撤回城内,同时将堑壕上的木板抽离。
  
  “刺史,这人说什么了?”
  
  随着刘继隆返回本阵,尚铎罗等人连忙开始询问,而刘继隆也如实告诉了他们。
  
  “娘贼的,他们投降秦州了?”
  
  “刺史,那我们怎么办?”
  
  “这……还打吗?”
  
  众人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可刘继隆却斩钉截铁道:“打!”
  
  “我不管他们有没有联系薛逵,总之只要薛逵没有拿下临渭二州,我们便不用理会。”
  
  话音落下,刘继隆抬手道:“传令,上投石机攻城!”
  
  “末将领命!”诸将闻言振奋,纷纷行动了起来。
  
  一时间,后方载满投石机零件的马车被陆续驱使到了阵前,并一步步往前推进,直到距离蔺茹真将所过堑壕不足十步时才停下脚步。
  
  很快,百余辆挽马车上的零件被取下,上千民夫在数百甲兵的指挥下,开始搭建起了投石机阵地。
  
  这一幕为尚延心三人所见,三人心悬到了嗓子眼。
  
  待蔺茹真将回来,三人连忙上前询问:“怎么?刘继隆不信?”
  
  “他要我们拿出薛逵的手书和圣旨……”蔺茹真将脸色阴沉,尚延心三人闻言愕然。
  
  他们倒是没想到,这个号称牧奴出身的刘继隆,竟然如此熟悉唐廷收降州县的流程。
  
  本以为是大字不识的牧奴,结果现在看来,刘继隆比他们三个人更懂得大唐。
  
  “娘贼的,那就守!”
  
  “守!守到秦州来了消息,我看他那个时候还有什么借口!”
  
  “来回不过十日,我就不信守不住!”
  
  三人气急败坏,纷纷表示坚守大夏。
  
  只是登上城楼的蔺茹真将在见到陇西军阵前不断矗立起一台台投石机后,他脸色骤然生变。
  
  “乞利本,刘继隆所带投石机显然超出末将预估,请您移步衙门!”
  
  蔺茹真将行礼催促,而尚延心三人见状也纷纷向城外看去。
  
  只见陇西军阵前已经陆续搭建起了三十余台投石机,那阵仗令三人脸色煞白。
  
  “也该到吃饭的时候了。”尚延心寻找着借口,折逋讳也连忙附和道:
  
  “先去衙门吃饭,吃完饭再来。”
  
  “好!”鲁褥月也紧随其后附和,之后三人陆续走下城头,而城外的陇西军正在各司其职。
  
  上千民夫搭建投石机阵地,另外三千民夫前去搜集投石材料。
  
  甲兵着甲扎营,丝毫不把大夏城内的兵马放在眼底。
  
  饶是如此,蔺茹真将也没有贸然出城进攻,因为他昨日已经见到了陇西军的集结能力。
  
  他毫不怀疑,自己若是带兵出城作战,陇西军能在半盏茶的时间完成结阵,并对他们展开反攻。
  
  “真的只有固守这一条路了……”
  
  蔺茹真将紧咬牙关,而城外的刘继隆却在观察大夏河谷和大夏县城。
  
  大夏河谷长数十里,南北宽近二里,谷中有大夏水流过。
  
  大夏城位于大夏水北岸,紧邻山脉,说是城池,更像关隘。
  
  大夏水南岸被尚延心他们构筑了一道夯土墙,河水上又搭建有浮桥,守军可以迅速通过浮桥,迅速往返南北两岸。
  
  以刘继隆的眼光来看,只要有足够的人口,河谷足够开垦数十万亩耕地,养活十几万人不成问题。
  
  不过就大唐的《元和郡县图志》来看,整个临州也不过一万三四千口人,这大夏顶多三四千人。
  
  其实仔细想想,清代乾隆年间的甘肃都能养活上千万人口,没有理由气候温暖的唐代反而养不活那么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