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144章 兵不血刃

第144章 兵不血刃

第144章 兵不血刃 (第1/2页)

“驾!驾!驾……”
  
  大中六年六月初二,当马蹄声在广武北边的官道响起。
  
  不多时,一支十余人的塘骑便沿着官道向北折返,与浩浩荡荡向南开拔的大军相汇。
  
  塘骑将军情汇报,而后由前军将领往中军汇报。
  
  日上三竿时,李骥策马来到了中军,不假思索的在马背上作揖:
  
  “刺史,前方十二里外就是广武城,番贼都龟缩城中,并未外派番兵番骑,估计是兵力不足,不敢派兵出城。”
  
  在李骥的汇报下,历时五日的归义军也终于抵达了广武的地界。
  
  这些日子,刘继隆率领大军沿着乌逆水的河谷行走,沿途寻到了不少成材的树木,四周也不再像其它地方一样黄绿相间,绿色渐渐多了起来。
  
  只是当他们穿过洪池岭,来到地势较为平坦的丘陵后,那些远离乌逆水的地方依旧还是黄绿相间的模样。
  
  随着他们渐渐靠近广武,四周的绿色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都是干枯的野草和裸露的大地为止。
  
  马背上,刘继隆没有因为即将抵达广武而松懈,反而是询问起李骥:“广武城外耕地的情况如何?”
  
  “回禀刺史,据塘骑所说,有数千亩耕地耕种着作物,但更多的土地都抛荒了!”
  
  李骥回应着刘继隆的问题,而刘继隆也颔首催促道:“大军提速,一个时辰后我要看到广武的城墙!”
  
  随着他一声令下,整支大军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赶在正午前,刘继隆他们终于抵达了广武城。
  
  广武城矗立于乌逆水东岸,城外是丘陵、盆地相间的地形,有上万亩耕地,并且有着护城河与无数条引水渠。
  
  只是由于乌逆水的水位下降太多,护城河与水渠也早就干涸。
  
  这个时代的水车,根本无法将将乌逆水的河水抽到水渠中,百姓们只能肩挑手扛的将河水浇在田间。
  
  正因如此,城外许多耕地都抛荒许久,大地都干裂开来。
  
  单从城外的情况来看,广武的百姓显然不多,要不然不会连一万多亩耕地都种不完。
  
  “耿明,搭建投石机。”
  
  “李骥、斛斯光,你二人带精骑巡哨广武城就近十里,遇敌吹哨。”
  
  “尚铎罗,派人前去劝降。”
  
  “李仪中,派民夫焚毁荒地,疏通水渠。”
  
  “马成,率领将士们扎营造饭!”
  
  广武城北一里外,随着刘继隆不紧不慢的发出一道道军令。
  
  在他指挥下,一万七千余人的队伍开始各司其职,而广武城内的番兵也得知了他们的旗号。
  
  “归义军?”
  
  “没听说过啊?”
  
  “有三辰旗,应该是河西的唐军!”
  
  望着城外归义军的旗号,广武城的小节儿热巴坚狐疑不定。
  
  由于归义军的旗号才经李明振他们传回河西不到两个月,因此四周的势力还是以他们出现的方向和三辰旗作为判断他们的主要依据。
  
  “刘?!”
  
  忽的,热巴坚瞧见了城外招展的“刘”字旌旗,愕然道:“城外那厮是河西的刘继隆?”
  
  “刘继隆?!”听到热巴坚的话,他身后的几名百户面面相觑。
  
  刘继隆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河陇,尤其是去年的凉州之役中,尚摩陵向尚延心及兰州、会州求援的信件中,都提及了刘继隆,所以他的事迹,众人自然是知道的。
  
  尚摩陵的势力虽然不如鼎盛时的论恐热,可也要比当下的尚延心强出太多。
  
  如今刘继隆出现在广武,那也就说明凉州的尚摩陵恐怕凶多吉少。
  
  尚摩陵都死了,那他们这几百人够干什么?
  
  “节儿,他们搭建投石机了!”
  
  百户的声音将热巴坚唤醒,他们依稀看到归义军阵前正在搭建什么器械。
  
  与此同时,一支十余人的精骑也沿着官道往北门走来。
  
  他们来到城下,望着城头的热巴坚等人行礼道:
  
  “我家刺史奉命收复兰州,倘若你们愿意投降,可保留三成牧群及家财,但土地和官仓需要献出来!”
  
  厝本在城下劝降,而他的条件说出后,城头的热巴坚等人也面面相觑,都做不下决定。
  
  “贵使稍等,我们商量一个时辰后给贵使答案!”
  
  热巴坚伸出头回应着厝本,随后便带着几名百户走入城楼中,焦急道:
  
  “城中只有三百二十七人,城外的唐军起码也有八九千人,这怎么守得住?”
  
  “不如我们向牟如那乞利本求援吧!”
  
  “怎么求援?从这里到五泉接近二百里,等五泉的援兵到了,我们早就死了!”
  
  “投降吧,城外的是刘继隆,兵力又是我们的十几倍,即便把城中的奴隶都召集起来,也不过三千多人,根本挡不住。”
  
  “是啊,现在投降还能留下三成牧群和家财,晚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几名百户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眼下情况,无一例外都在想着投降。
  
  见有人给台阶,热巴坚也当即拍案道:“既然都说了投降,那就准备投降吧!”
  
  “他们会不会有诈?”有名百户担心道。
  
  “不会,我听说河西的唐军和尚婢婢相熟,如果他们嗜杀,应该不会和尚婢婢交好。”
  
  百户的话刚说出来,便被旁人反驳了回去。
  
  河西归义军和尚婢婢交好的事情,早在论恐热统治陇西时期就已经不是秘密了。
  
  理清细节后,热巴坚也带着几名百户走出了城楼,扶着女墙对外嚷道:“我们愿意投降!”
  
  闻言,在城外等候的厝本也当即开口道:“带兵出城,脱下甲胄,放下军械!”
  
  “只要你们没有别的举动,我家刺史都不会为难你们!”
  
  在厝本的劝说下,不多时热巴坚就带着三百多名兵卒出城投降了。
  
  厝本留在原地监视他们,派了一名精骑回禀消息。
  
  得知热巴坚投降,众人纷纷露出笑脸,张昶更是笑骂道:“这陇西的番贼真是软骨头,都没打就投降了!”
  
  “兵不血刃就获得广武,全赖刘刺史威名。”
  
  李仪中眼见自己驻跸的广武被刘继隆轻易劝降,当即对他拍起了马屁。
  
  刘继隆见状提前与李仪中交代道:“我需要从广武征调民夫前往五泉。”
  
  “广武这边,我会留下随军的家属,按照眼下的时节,你可以让他们种植豆、麻及白菜等作物。”
  
  “不过秋收所收获的豆、麻,我需要拿走五成。”
  
  眼下是六月初,若是要播种作物,豆、麻和白菜等作物无疑是最好选择。
  
  当然,速度快些,粟麦也能耕种,只是时间不够,收成不多罢了。
  
  广武城投降的如此之快,显然城内没有太多守军和百姓。
  
  刘继隆麾下随军家属四千五百余人,成年的男女便有近三千人,驱使他们耕种作物,怎么说也能将城外耕地种完。
  
  “刺史考虑周到,末将佩服。”
  
  李仪中毕恭毕敬的应下,刘继隆见状开始下令新卒进城接管广武。
  
  在他的军令下,八百余名新卒进城接管广武,而剩余的精骑甲兵则是依旧在城外驻扎。
  
  众人策马向前,不多时便带兵来到了城门前。
  
  三百多名兵卒将甲胄脱了下来,放在道路一旁。
  
  刘继隆示意张昶带兵收走甲胄,随后看向热巴坚:“三成家财和牧群留给你们,不过我要知道金城关和五泉城的情况。”
  
  热巴坚仰视刘继隆,感叹刘继隆生得英武雄壮外,连忙对其问题进行回答:
  
  “金城关有二百多人驻守,五泉县只有不到四百人,但基本都是甲兵。”
  
  闻言,刘继隆略微皱眉:“兰州到底还有多少百姓?”
  
  兰州在开元年间有一万四千余口,驻军千余人,虽然不算繁华,但毕竟是咽喉要道。
  
  刘继隆虽然有准备,但却也没想到如今的兰州连一千甲兵都拉不出来了。
  
  “应该有个八九千人。”热巴坚解释道:“三年前大旱开始,就有不少人饥饿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