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101章 因地制宜

第101章 因地制宜

第101章 因地制宜 (第1/2页)

“不要着急,好好排队!”
  
  “后面的不要挤!”
  
  “姓名?”
  
  七月中旬,山丹城外,人群熙攘,两千多名身披破旧皮袄的百姓在正午阳光下显得格外凄凉。
  
  他们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皱纹深邃如峡谷,手脚满是伤痕。
  
  饶是如此,他们的眼中依旧闪烁着代表希望的光芒。
  
  热闹的景象吸引来了山丹城内的孩童,他们在远处打量这群人,嬉戏玩闹中偶尔传来稚嫩的笑声。
  
  那笑声吸引了不少人,同龄的汉奴望着他们,略显拘束。
  
  年长的汉奴望着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
  
  西北风吹,吹来的是草木的香气,是生机勃勃的未来。
  
  崔恕站在城门口,眉头紧锁的为所有牧奴登籍造册,发放新衣。
  
  由于被解救的汉奴们太过激动,以至于现场的秩序有些混乱。
  
  汉奴们的热情高涨,他们推搡着,争先恐后地想要提前完成登记,仿佛那样就能提前一步脱离苦难。
  
  崔恕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忍,但职责所在,他只能冷酷地指挥着兵卒,维持着最后的秩序。
  
  城外的景象,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而城楼上的刘继隆却默默见证了一切。
  
  “二千一百六十四人,我来时数过了。”
  
  站在刘继隆身旁,尚铎罗试探着开口。
  
  他已经把尚婢婢的请求都与刘继隆说了,因为担心刘继隆可能会生气,所以尚铎罗有些小心翼翼。
  
  不过他还是小瞧了刘继隆的度量,对于刘继隆而言,只要能弄来足够多的汉人,他砸锅卖铁都要弄出粮食来。
  
  “这事情你干得不错,有了这两千多百姓,山丹又能更上一层楼了。”
  
  刘继隆看着尚铎罗,语气中带着高兴,使得尚铎罗如沐春风般。
  
  “折冲不怪罪末将擅自做主就行。”
  
  尚铎罗的话有些太直了,但刘继隆不以为意,毕竟尚铎罗就是这样的性子。
  
  他的目光在城外打量,跟随尚铎罗前来山丹的,除了这两千多被解救的百姓,还有三千多辆挽马牛车。
  
  他们来运第二批粮食,而刘继隆却开口道:“尚节度使的请求我能理解,不过山丹也需要储粮。”
  
  “算上还没运走的一万石粮食,我再借一万石粮食给尚节度使,同时借羊五千只,如何?”
  
  “末将替节度使感谢折冲大恩!”尚铎罗单膝下跪作揖,刘继隆却抬手将他扶起来。
  
  “你从鄯州带回了一千精骑,应该是我巴结你才是,别动不动觉得自己对不起我。”
  
  尚铎罗麾下原本还有三百余精骑,这次前往鄯州后,尚婢婢原本要将投奔他的七百余精骑交给尚铎罗来山丹就食。
  
  只是在拓跋怀光的劝阻下,最后尚婢婢还是留下了不足二百精骑,让尚铎罗带来了一千精骑。
  
  不过这所谓的一千精骑质量不佳,不仅军马瘦骨嶙峋,就连骑兵都饿得不成样子。
  
  以至于他们来到山丹后,从半个时辰前一直吃到现在。
  
  刘继隆的目光里,还能看到坐在不远处一排木棚前吃饭的鄯州骑兵。
  
  “你带来的这另外六百多人还得好好养一段时间,另外他们的军马也太瘦了,你去找张昶领十石豆料喂马。”
  
  “是!”尚铎罗作揖应下,他现在一言一行都受到了山丹的影响,不知不觉向着汉人靠拢。
  
  瞧着他的变化,刘继隆心里欣喜,伸出手拍拍他:
  
  “好了,你这些日子也累了。”
  
  “你先在山丹休息三天,三天后再送粮食和牧群去鄯州吧。”
  
  “是……”尚铎罗作揖应下,随后在刘继隆示意中下去休息去了。
  
  眼瞧着他离去,刘继隆收回目光,继续看向了城外不断登籍造册的百姓们。
  
  时间缓缓流逝,三个时辰后所有百姓都登籍造册结束,崔恕也带着户籍文册上来找到了刘继隆。
  
  “折冲,这次尚铎罗带回的百姓都已经记录在册了。”
  
  “五百七十六户,二千二百余八口。”
  
  “算上他们,城内外有一万四千余二口,还有汉番二千二百兵额。”
  
  “不过折冲……”崔恕有些犹豫道:
  
  “这山丹的番兵越来越多,我担心……”
  
  “你担心他们会鸠占鹊巢?”刘继隆说出他的担忧,崔恕也点头承认。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我相信经此一役,敦煌那边的擢升文书很快便会送到山丹,山丹的兵额兴许也能增长许多。”
  
  刘继隆的心情很好,崔恕能感受出来,因此他颔首道:
  
  “若是能增长兵额最好,反正李别驾从张掖运来了五万石粮食,即便交出一万三千余石粮食给尚铎罗带回鄯州……”
  
  不等他说完,刘继隆打断道:“尚婢婢找我借粮,我借了一万石粮和五千只羊。”
  
  “这……”崔恕话到嘴边,不知道该怎么说刘继隆。
  
  瞧着他的模样,刘继隆爽朗笑出声:“别担心,他日后若是不还,那他放在我这里的这一千精骑,我也不还了!”
  
  谈话间,刘继隆向城下走去。
  
  日落黄昏下,二人身影一高一低返回衙门,各自休息去了。
  
  刘继隆回到内堂的时候,刚好见到曹茂在练字。
  
  他走上去瞧了瞧,不免点头道:“写的不错,比我好多了。”
  
  “折冲,我哪能跟您比啊。”被夸赞一句,曹茂的脸有些发热。
  
  “确实比我的好看,不必谦虚。”
  
  刘继隆笑着肯定,毕竟他的字虽然已经练了一年多,但基本上是一板一眼。
  
  相比较下,曹茂的字即便是不懂书法的人,也能看得出有几分天赋在。
  
  “好好练字,日后说不定你能成为我河西的大书法家。”
  
  拍了一下他,刘继隆便回到主位上,将自己的横刀拿起来保养了。
  
  过了约一刻钟,曹茂练好字帖便连忙收拾起了书房的纸笔砚墨,去厨房为刘继隆烧热水去了。
  
  等他端出一盆水为刘继隆泡脚的时候,刘继隆想到了军营内的事情,不免询问道:“这些日子在学堂学的怎么样?”
  
  “学的挺好的,先生们教的也很好,就是这官话说起来比较拗口,得多练。”
  
  河西汉人毕竟几十年不曾说汉话了,类似刘继隆这种人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在平民中。
  
  正因如此,学习汉话不比掌握一门外语容易。
  
  刘继隆教了曹茂一些学习汉话的方法,寒暄几句后便将脚洗干净去休息去了。
  
  翌日,山丹人口增加的情况,以及河湟局势的变化被刘继隆以手书的形式送往了张掖。
  
  张淮深得到这封手书的时候,已经是尚铎罗返回山丹的第三天了。
  
  “山丹人口增加了,这倒是件好事。”
  
  “不过那论恐热麾下势力分崩离析,这倒是对我们有些不利。”
  
  张掖内堂中,张淮深皱眉分析起来,而他面前则是一道熟悉的身影。
  
  “确实,之前刘继隆便说过,万一论恐热麾下分崩离析,那因为大旱而饥荒的部落便会大批投靠凉州。”
  
  “如果他们投靠了凉州,那我们想要收复凉州就更困难了。”
  
  索勋抬起头与张淮深对视,而张淮深也颔首表示认可。
  
  呼吸之后,张淮深又看向索勋:“如今你既然担任了张掖的折冲都尉,练兵一事不可松懈。”
  
  “领命!”索勋深吸一口气应下,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
  
  父亲好不容易从那群家伙手中为自己争到这个位置,若是自己不能牢牢占据,那丢的便不止是自己的脸面了。
  
  这般想着的同时,索勋将目光投向了桌案上的一份帛书。
  
  “你既然在这里,那就刚好让山丹的塘骑把这份封赏的帛书送往山丹吧。”
  
  张淮深拿起帛书示意,索勋也毕恭毕敬接下,起身走出内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