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76章 返回山丹

第76章 返回山丹

第76章 返回山丹 (第1/2页)

“唏律律……”
  
  翌日卯时,天色尚暗,刘继隆便率领一百八十余骑走出了张掖东门。
  
  此时此刻,已经有数百民夫正在运出物资,驱赶牧群。
  
  前日大战,二百山丹精骑仅阵亡三人,剩余十余人都是索勋的家丁。
  
  他们留在了城内,而刘继隆也没有阻拦的资格。
  
  对于他来说,这群索氏的家丁走了反倒是好事,反正山丹那边还有足够的男丁参军入伍,他也不着急。
  
  卸下马鞍放在路边就坐,刘继隆就这样看着数百民夫忙碌。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粮食与豆料都被装车,牧群也数够了一千只。
  
  待到辰时,最为重要的四百匹军马也被张掖县衙的主薄派人驱赶而来。
  
  见到军马,刘继隆连忙起身,吩咐李骥他们将军马看管好。
  
  眼看到了时辰,刘继隆也不打算停留,一声哨响后,便带着山丹精骑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一百八十余名精骑和六百民夫、六百辆挽马车及牧群所组成的队伍一路向东,好像又回到了几个月前的那时候。
  
  “果毅,我怎么感觉我们好像回到几个月前的时候了。”
  
  李骥驱马上来自我调侃,刘继隆闻言也轻笑着回应:“可不愿意回去。”
  
  “那是自然!”李骥笑着配合,但这种话也不过是一种轻松的调侃。
  
  过去几个月,曾经第三团的弟兄们又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也越来越少了。
  
  乱世就是这样,半点不由人。
  
  如果可以,刘继隆也想快快活活的与兄弟们在一个城里安度余生。
  
  可这几个月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你不主动去找麻烦,麻烦也会主动找上门,哪怕你足够强大,可大事小事的麻烦依旧不会少。
  
  对于知道历史的刘继隆来说,他更清楚河西的乱世还算不上真正的乱世。
  
  最起码他们有张议潮来主持大局,收复河山来保护一方百姓的太平。
  
  真正的乱世,是二三十年后的王仙芝、黄巢起义,是四五十年后的五代十国。
  
  相比较这些,现在的河西也堪称太平了。
  
  刘继隆还未接触过那些跋扈的牙兵,唯有接触了他们,他才能知道赵匡胤和赵光义为什么会矫枉过正。
  
  沉住心气,刘继隆率队向着山丹赶去。
  
  由于有足够的骑兵,所以刘继隆将塘骑放出十五里外,让民夫们驱赶着马车全速前进。
  
  从辰时到黄昏,仅仅一天他们便赶了七十里路,最多到明日正午,他们就能抵达山丹。
  
  因此匆匆休息一夜后,翌日天未亮,刘继隆便催促众人起床赶路了。
  
  尽管回鹘人已经退去,但在城外还是小心为主。
  
  从天未亮到辰时,他们赶了二十里路,每个人就吃着面饼上路。
  
  直到前方传来哨声,刘继隆才抬手示意众人停下脚步。
  
  前方,持着旌旗的塘骑折返回来,哨声悠长,不似遇到敌军。
  
  估算了一下距离,刘继隆心里大概有了准数。
  
  他眼看着那塘骑从远处疾驰到自己面前,随着哨声停下,那塘骑也对刘继隆作揖道:“果毅,前面十里外发现鄯州的兵马。”
  
  “交涉过了吗?”刘继隆询问,那塘骑点头。
  
  “李伙长已经和他们交涉过了,他们也没有披甲,营帐距离我们还有十二里,再往东走二十里就是山丹。”
  
  塘骑将他所获的情报告诉了刘继隆,饶是如此,刘继隆却还是令李骥召回所有塘骑,并要求所有山丹骑兵披甲。
  
  哪怕他们已经与鄯州军共同作战过好几场,但刘继隆并不会因此就彻底信赖尚婢婢与尚铎罗。
  
  大半个时辰后,随着众人整装待发,刘继隆这才下令继续赶路。
  
  沿着官道走了五里后,他们果然见到了远处驻跸的大队骑兵。
  
  他们在马背上翘首以盼,直到看见写着“刘”字的旌旗才开始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声,在看到牧群与马车后变得更为激烈。
  
  鄯州骑兵没有贸然上前,只是待在原地欢呼。
  
  随着刘继隆他们靠近,刘继隆也瞧见了队伍之中的尚婢婢、尚铎罗等人。
  
  待刘继隆带队来到阵前,尚婢婢和尚铎罗的目光都看向了他的身后。
  
  对此,刘继隆也没有卖惨说自己多么不容易,只是抬手作揖,伸出手示意道:
  
  “牧群皆是张刺史派来给节度使的,至于马车上的豆料和粮食,其中仅有两千石粟米是送给节度使的,其余的则是送往山丹的。”
  
  “劳烦节度使派出五百人搬运,我们便不前往贵部的营地了。”
  
  刘继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看到了鄯州军的营地。
  
  他们的营地在距离官道向东南方向二三里外的地方,去那里代表要远离官道。
  
  如果是人马进入还好说,可马车进去就不一定能轻松出来了。
  
  为了不耽搁时间,刘继隆直接选择了当场卸货,让尚婢婢他们自己搬回去的办法。
  
  反正对于他们这一千多人来说,二千石粮食也就是跑几趟罢了。
  
  “好!”
  
  尚铎罗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高兴地下马叫人。
  
  倒是尚婢婢见状与刘继隆闲聊道:“听闻别将击退回鹘,真为别将感到高兴。”
  
  “我家将军现在是山丹左果毅了。”
  
  刘继隆还没开口,李骥便不满的说了出来。
  
  尚婢婢闻言大笑:“哈哈,那真是恭喜刘果毅了。”
  
  刘继隆瞪了一眼李骥,随后才对尚婢婢谦虚道:“不过侥幸擢升,节度使谬赞了。”
  
  “哪里哪里……”尚婢婢苦笑道:“您若是说侥幸,那我过去几十年也太走运了。”
  
  尚婢婢是看着刘继隆大展神威过的人,如果刘继隆的侥幸是这种,那他过去几十年简直就是行大运。
  
  要知道他巅峰时,麾下也有四五万轻骑,能把论恐热压制在牦牛峡以南。
  
  如果刘继隆有这么多兵力,尚婢婢都不敢想这个一口一个侥幸的家伙,能打下多大的疆域。
  
  “不知刘果毅何时准备兑现诺言?”
  
  尚婢婢一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就不免开始试探性的询问起刘继隆。
  
  刘继隆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因此他看了一眼尚婢婢:
  
  “山丹刚刚遭遇重创,我即便整军也需要最少两个月时间,那时候大雪早已封闭焉支山,因此最快便是开春。”
  
  “开春……”尚婢婢脸色难看,他手上的粮食和牧群可吃不到那个时候。
  
  “节度使放心,在此期间,我山丹可以借粮给节度使。”
  
  刘继隆做出承诺,但紧接着他也提出条件:“不过我有两个条件。”
  
  “但说无妨。”尚婢婢的官话倒是说得很好。
  
  面对询问,刘继隆坦然道:“我手中没有那么多军马,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希望节度使在派出精骑的同时,再将其余轻骑的军马调给我。”
  
  刘继隆看中的不是尚婢婢手中的那三百扎甲骑兵,而是那一千五百余匹军马。
  
  虽说这些军马比不上中原的军马彪壮,但也不算瘦弱。
  
  山丹的军马加上张淮深刚给自己的四百匹军马,也不过堪堪七百余匹,一人双马的情况下,顶多能凑足三百余精骑。
  
  可如果尚婢婢愿意调军马给自己,他就能凑出八百余精骑。
  
  这八百余精骑加上尚婢婢的三百余精骑,那就是千余精骑。
  
  凭借这支精骑,他绝对可以在凉州境内来去如风。
  
  “我可以调八百匹给你,甲兵也能调出三百人,自带双马。”
  
  尚婢婢手中有三百六十余名甲兵精骑,但他还要保护自己,所以留下六十余人的要求并不过分。
  
  对此,刘继隆也颔首表示理解:“既然如此,那第一个条件就定下了。”
  
  “至于第二个条件,我希望借粮一石,还羊一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