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高贵的蔑视!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高贵的蔑视!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高贵的蔑视! (第1/2页)

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王越的表情缓和了下来。
  
  虽然从内心深处,王越并没有完全相信沐琮,但看在沐晟的份上,王越还是愿意相信沐琮的初心。
  
  “若是如此,那倒是王某误会国公大人了。”
  
  “快,放开他们。”
  
  陷阵营们这才放开了沐琮和他的部下们,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才慢慢消散去。
  
  一场小风波后,王越和沐琮相对而坐,说着一路走来遇到的事情。
  
  王越也向沐琮说了,这段时间内最让他不解的事情,就是那些对明军充满恨意,不畏死亡,频频对明军展开自杀式袭击的安南底层百姓。
  
  沐琮叹息一声:“你说的这些事,我也遇到过,我想,我应该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沐琮对着王越,娓娓道来:“据我爷爷所说,永乐四年,大明第一次征安南的时候,是借着胡季犛父子,两弑前朝陈氏国君。”
  
  “并且列出胡季犛父子,淫刑峻法,暴杀无辜,重敛烦徵,剥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又称明军的到来是救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
  
  “如此一来,果然使安南民众民心动摇,不少安南人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
  
  “明军势如破竹,一路平推制胡朝首都清化,生擒胡氏父子送入应天问斩,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胡朝便被大明所灭。”
  
  “但到了宣德三年,黎利作乱,明军再次南征时,原本安顺不知反抗的安南人,却对明军展开了非常激烈的反抗,一如此次这般。”
  
  “后来我爷爷才知道,原来是因为黎利作乱之后,非常重视对安南底层百姓的训导。”
  
  “他派出大量的官员,去向安南国境内各种村寨,宣传明军的残暴,和他黎军的仁义。”
  
  “并且称他自己的抗明斗争是仁义之举,要在安民,吊伐之师,莫先去暴。”
  
  “就这样,安南的底层百姓,就对明军有非常强大的抵触之情,而对黎朝更有亲近之意。”
  
  “这几十年下来,恐怕黎朝的这种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安南百姓对明军的敌视,只增不减啊。”
  
  王越听后,默默点头。
  
  此刻他心中的疑虑尽解,也非常能够理解,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说白了,这就是战前的宣传攻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征安南时,明军占据大义,以仁义之名,获取了当地安南百姓的支持。
  
  而到了第二次征安南的时候,黎利提前一步宣传,首先占据了仁义的大义。
  
  其实,是否真的仁义,一点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谁的宣传攻势力度更大,谁更会蛊惑人心。
  
  百姓都是盲从的,他们不会因为对,而站在某一边。
  
  他们只会因为哪边的人多,他们站在哪一边。
  
  思想上也是一样,抱有同样思想的人越多,越会吸引更多的人,主动将自己的思想,与集体的思想进行同步。
  
  人多,他们才会更有安全感,无论是在战斗中,还是在思想上,都是如此。
  
  黎朝的这种洗脑战术,从结果上看,还是非常成功的。
  
  底层的安南人,越是没钱接受教育,就越是容易被洗脑,从而对明军十分憎恶。
  
  而那些有钱接受教育的上层安南人,则是根本不受洗脑战术的影响,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做出各种决定。
  
  对于这些上层的安南人来说,他们蔑视底层安南人,认为他们愚昧懒惰,根本不配和他们为伍。
  
  在他们眼里,底层的安南人和猪狗牛马,没有丝毫的区别。
  
  他们只顾着向底层百姓们,灌输他们的洗脑话术,让他们对明军充满憎恨,从而在明军攻入安南之后,给他们当炮灰,抵挡明军的进攻。
  
  可就在刚才,被他们所蔑视的底层百姓,却带着他们所有自认高贵的上流阶级,一同走向毁灭!
  
  这种底层百姓,击破一切位阶尊卑的阻碍,带着所有上流贵族一起消亡的行为,才是最高贵的蔑视!
  
  这种蔑视,令那些高官,勋贵,富商,士族们无奈而又绝望,绝望而又无解。
  
  这是最底层的百姓,对上流贵族,最高贵的蔑视!
  
  ……
  
  升龙城。
  
  宝光宫。
  
  宣化府求救的信,已经被快马加鞭地送进了安南首都升龙的宝光宫里。
  
  现任安南国王,黎利的孙子黎灏,已经收到了这封求援信。
  
  需要更正的一点是,此时的黎灏,已经改名为了黎思诚,只是在请求大明皇帝册封的诏书里,还写着黎灏的名字。
  
  简单来说,就是对明朝称为黎灏,在安南境内称为黎思诚,这两个名字都在同时使用。
  
  黎思诚这个人,说直白点,就是安南国的朱祁钰。
  
  本身不掌权,全靠讨好安南国最大的两个权臣,阮炽和丁烈两人,才保全一个安南国王的名头。
  
  要不说历史总是相似的,安南国内之前发生的一次兵变,和土木堡之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黎利死后,黎利次子黎元龙成为安南国王。
  
  黎元龙正值壮年时,一次偶然的出访,检阅兵马的时候,见一婢女姿色尚可,于是召其随驾伺候。
  
  两日后,黎元龙暴毙身亡。
  
  所以说,天底下最危险的事,就是查军方的帐。
  
  朱祁镇只是被边军搞得有家不能回而已,而黎元龙则是直接被弄死了。
  
  黎元龙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黎宜民,黎克昌,黎邦基,黎思诚。
  
  最开始,黎元龙封长子黎宜民为世子,一年后废其世子之位,改立三子黎邦基为皇太子。
  
  一年后,黎元龙暴毙,年仅两岁的黎邦基成为安南国王。
  
  国王冲龄继位,太后垂帘听政,大臣郑可、阮炽、黎受、黎列、黎杯等人,一起辅佐黎邦基继位。
  
  安南大权,尽在后宫和三公大臣手中。
  
  景泰四年,黎邦基亲政,随后便开始考核百官,制定百官俸禄标准,规定王侯封地法等。
  
  黎邦基此举,明显是在打击大臣和勋贵们的利益,维护皇权统治。
  
  看到这,是不是感觉这剧本非常熟悉,感觉好像在英宗皇帝身上见过?
  
  但黎邦基的水平,比英宗皇帝差得远多了。英宗皇帝知道步步分化,先是抓了杨士奇的儿子,用他的儿子的命来威胁杨士奇,最后致使杨士奇忧惧而死,从而瓦解了三杨掌控的内阁大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