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这大唐的天要变了 (第2/2页)
“哈哈。”
“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李淳风望着殿外,道:“道友。”
“这天要开始变了。”
袁天罡默认,顿了顿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变?”
“从天工坊,从济世馆,从天下……。”
“大唐!”
“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赶超历代,为后世树立千秋丰碑的时代。”
“就要到来了!”
……
长安表面很是平静。
但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无数人都在想办法,打听各种消息。
但听到的都是只言片语,晦暗不明的消息。
冯智戴很是焦急烦躁,踱步不停。
自从贞观十八年,他回到岭南与父亲商量后,就想马上赶回长安任职,毕竟他平职调换到长安了。
只不过,冯盎担心冯智戴去长安成为质子,还有些担心。
后来,等到荔枝成熟,运送第一批十几万斤的荔枝到长安。
路途有损耗,精挑细选,剔除腐坏的荔枝后,还剩下几万斤荔枝。
当时冯智戴都想放弃荔枝生意了,可谁知道几万斤的荔枝,一经面世,一百贯一斤,竟然短时间就消耗一空。
这彻底把他惊呆了。
三百万贯啊。
就这么到手了。
荔枝成本忽略不计,运送成本其实也不算大。
只有几十万贯而已。
这算下来,有两百多万贯的利润。
简直是颠覆了,他对赚钱的认知。
几乎最快时间,他写信送回岭南,而后一批接一批的荔枝,梯次般的送到长安。
直接赚的盆满钵满。
一年下来,扣除缴税,也有六百多万贯。
冯智戴都不禁发出感慨,长安权贵太有钱了。
吃荔枝简直是不在乎钱,谁没得吃反而还尴尬。
这都不用自己再说,冯盎就坚决要他留在长安。
如此,他在长安挂职,专心负责岭南水果买卖。
贞观十九年,也就是今年。
一次大爆发。
不单供应长安,就连山东等地也开始供应。
一年各种瓜果的收益,超千万贯,几近两千万贯。
这还是缴税之后的。
但该打点,该送的一点都没少。
一年一千万贯左右。
别说冯智戴难以相信,就连冯盎也是彻底疯狂了。
两年时间赚的钱财,相比他在岭南干的事情,简直不要太轻松简单了。
冯智戴在长安正式扎根,也不念想岭南的。
除了瓜果生意外,他在长安负责结交人脉。
这等暴利的生意,盯着的人可不少。
已经逐渐有麻烦出现了。
但这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冯智戴请客吃饭,想要打听朝中大事。
却根本不得内情。
不是支支吾吾,就是顾左言他。
在长安的这两年,冯智戴明白一个道理。
从两宫发出的诏令与教令,还有朝中的重大决策。
那是左右着整个天下的方向,决定无数家族的兴衰,不知凡几的百姓未来。
岭南是远,是流放之地。
但能比高句丽远?
高句丽都被灭了,岭南算什么?
在这种大势之下,他很是害怕,朝中商议的大事,会冲着他冯家去的。
真要是如此,提前得知风声,他还能砸钱找门路,想办法。
要是一旦落地,说什么都晚了。
“天天知道吃我的,喝我的。”
“打听点事,一个个却装聋作哑。”
冯智戴真想破口大骂。
他左思右想一番,马上命人去盛唐酒楼订了一桌。
他请的不是别人,是李佑。
“哟呵。”
“冯家公子,咱们可没什么交情啊。”
“怎么让你这么盛情款待啊。”
李佑一坐下,看着一桌子的海鲜,好酒好菜,不由打趣道:“看看这荔枝醉虾。”
“大几百贯的菜都点。”
“本王可是受宠若惊啊。”
荔枝能吃,当然能用来作为菜品。
高阳的酒楼,就在最火爆的时候,推出了这样一道用荔枝与海虾的菜品。
一下子就赚足眼球,成为爆品大卖。
“齐王殿下说笑了,你可是我天大的贵客,当然是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不是。”
冯智戴一番说辞,拉近距离后,开始动筷。
李佑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淡淡笑道:“冯家公子,说什么事情吧。”
“你不说,我这吃的不舒坦。”
冯智戴赔笑的说道:“哪敢第一次请殿下吃饭,就有事烦扰殿下啊。”
“哦?没事?”
“就是想打听点消息。”
“什么消息?”
冯智戴也不藏着掖着了,这一桌子菜他是下了血本的。
“殿下,不知近来,朝中对岭南有没有什么动作。”
李佑惊讶道:“你是认为父皇跟兄长商议秘事,要针对你冯家?”
冯智戴赔笑不说话,意思很明确了。
他就是这么想的。
“哈哈。”李佑见他的这样,当即仰头大笑,指着冯智戴,连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笑话,这是本王回长安后,听到的天大笑话。”
冯智戴神色变得极为不自然起来。
“本王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也懒得去知道。”
“但本王可以告诉你。”
李佑嗤笑道:“就你冯家也配?”
此言一出。
冯智戴石化了。